天安字典

《彭城遇宗弟大尹佐》

时间: 2025-05-13 15:51:15

诗句

一脉斯文气味长,共君世系出莆阳。

枝柯自信原同本,天地如何使异乡。

唐宋家声曾梓谱,彭城风雨幸连床。

春来傥有池塘梦,莫惜新诗寄远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5:51:15

原文展示:

一脉斯文气味长,共君世系出莆阳。
枝柯自信原同本,天地如何使异乡。
唐宋家声曾梓谱,彭城风雨幸连床。
春来傥有池塘梦,莫惜新诗寄远将。

白话文翻译:

一脉文雅的气质悠长,与你的家族出自莆阳。
同根同源的枝叶,本应相同,天地为何让我们身处异乡?
唐宋的家声曾被记载在谱中,幸在彭城相聚共度风雨。
春天来临,如果能有池塘的美梦,别吝惜新诗寄托远方的情怀。

注释:

  • 一脉:意指同一脉系、同一传承。
  • 斯文:文雅、文化的气息。
  • 莆阳:指莆田市,古代文化名城。
  • 枝柯:指树木的枝叶,比喻同源同根的人。
  • 梓谱:指家谱,记录家族的历史。
  • :幸而、幸运。
  • 连床:形容共处一室。
  • :若、如果。
  • 池塘梦:比喻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典故解析:

  • 唐宋家声: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提到这两个朝代的家声,表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自豪。
  • 彭城:古代彭城今徐州,是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诗人通过提到彭城增强了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恪,明代诗人,生于浙江,精于诗词,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恪与宗弟相聚之时,表达了对于亲情、友情以及家乡文化的敬重与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文人关系和地域认同的重视。

诗歌鉴赏:

《彭城遇宗弟大尹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诗的开头以“一脉斯文气味长”引出,表明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紧接着通过“共君世系出莆阳”将对方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浓厚的亲情和友情。诗中“枝柯自信原同本,天地如何使异乡”则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尽管出身相同,但人生际遇却不同,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的“唐宋家声曾梓谱,彭城风雨幸连床”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文化的延续与家族的荣耀,彭城的雨风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共度,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最后两句“春来傥有池塘梦,莫惜新诗寄远将”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诗歌将情感寄托于远方的愿望,充满了生活的希望与热情。

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文化、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而意蕴深远,体现了王恪作为明代诗人的文化自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脉斯文气味长:强调文化的源远流长。
  2. 共君世系出莆阳:表明作者与友人的共同家族背景,增加亲密感。
  3. 枝柯自信原同本:比喻同根同源,强调彼此的相似性。
  4. 天地如何使异乡:感叹命运的无常,让人身处不同的地方。
  5. 唐宋家声曾梓谱:提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显示出作者对传统的尊重。
  6. 彭城风雨幸连床:强调在困难中相伴的情谊,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7. 春来傥有池塘梦: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8. 莫惜新诗寄远将:鼓励不吝惜对远方的表达,展示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枝柯比喻为同根同源的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唐宋家声”、“彭城风雨”,形成对称美感。
  • 排比:通过重复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强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自豪。在风雨人生中,彼此的陪伴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活哲思。

意象分析:

  • 斯文:象征着文人气质与文化底蕴。
  • 莆阳:代表家乡与文化的根基。
  • 枝柯:象征着血缘关系与亲密的友谊。
  • 池塘梦:寓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莆阳”是指哪个地方?

    • A. 福建莆田
    • B. 浙江
    • C. 江苏
    • D. 广东
  3. “枝柯自信原同本”中的“同本”指的是什么?

    • A. 文化
    • B. 家族
    • C. 朋友
    • D. 诗歌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对比王恪的《彭城遇宗弟大尹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但王恪更注重文化传承与亲情的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恪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王恪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旅舍题壁 其一 蜀中峨眉亭诗 宿旅舍题壁 陈时柏 别金陵宫舍双柏 西江月·底事中秋无月 西江月·天上初秋桂子 醉蓬莱·记蟾宫桂子 烛影摇红·青旆摇风 西江月·岁贡来从玉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连阡陌 作开头的成语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船程 迂夫子 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可信度 离卫 黍字旁的字 倦鸟知还 邑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金题玉躞 饶道 吊古寻幽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矛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