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越中问海客》

时间: 2025-07-28 20:44:18

诗句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4:18

原文展示:

越中问海客 刘昚虚 〔唐代〕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交加的沧洲傍晚,一艘船今天终于归来。 它从南海出发,万里航程快如飞翔。 起初不知将落脚何处,永远似乎无所依靠。 在迷茫中渐渐向西望去,越中山色显得微弱。 谁会想到离开时那么遥远,人们经过这条路已经稀少。 停船时悲伤并哭泣,也让我泪水沾湿了衣襟。 漂洋过海的事情无需多说,思念家乡难以长久违抗。 即使成为像鲁连那样的人,山路上也有柴门等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沧洲:指海边或江边的沙洲。
  • 一帆:指一艘船。
  • 自云:指船只。
  • 冥茫:迷茫不清的样子。
  • 越中:指越地的山中。
  • 鲁连子:指鲁仲连,战国时期的智者,这里比喻智者或归隐者。

典故解析:

  • 鲁连子: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智者,以其智慧和辩才著称。在这里,诗人用鲁连子比喻自己或归隐的智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昚虚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归乡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海上旅程后,终于归乡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雨交加的沧洲傍晚为背景,描绘了一艘从南海归来的船只。诗中,“万里速如飞”形容了航程的遥远和速度之快,而“永将无所依”则表达了旅途中的不安和迷茫。随着船只逐渐接近家乡,山色在迷茫中显现,诗人的心情也由悲转喜。最后,诗人以鲁连子自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旅途和归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描述了风雨交加的傍晚,一艘船终于归来,营造了一种期待和归家的氛围。
  2.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形容船只从南海出发,航程遥远但速度极快,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速度的惊人。
  3.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表达了旅途中的不安和迷茫,不知将落脚何处,感觉永远无所依靠。
  4.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随着船只向西航行,迷茫中渐渐看到了越中的山色,心情逐渐明朗。
  5.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感慨离开时那么遥远,经过这条路的人已经稀少,表达了对旅途的孤独和艰辛的感慨。
  6.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停船时悲伤并哭泣,诗人的泪水也沾湿了衣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7.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漂洋过海的事情无需多说,思念家乡难以长久违抗,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法割舍的情感。
  8.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即使成为像鲁连那样的人,山路上也有柴门等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万里速如飞”用飞翔比喻航程的速度之快。
  • 拟人:“永将无所依”将船只拟人化,表达旅途中的不安和迷茫。
  • 对仗:“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中的“风雨”与“一帆”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旅途和归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法割舍的情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沧洲暮: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傍晚,营造了一种期待和归家的氛围。
  • 一帆:象征着归来的船只,代表着归乡的希望。
  • 南海:象征着遥远的旅途,代表着旅途的艰辛。
  • 山色越中微:描绘了越中的山色,代表着家乡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鲁连子”是指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2. 诗中“自云发南海”中的“自云”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云彩 C. 自言自语 D. 自然

  3. 诗中“浮海焉用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厌倦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归隐的向往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
  • 杜甫的《登高》: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刘昚虚的《越中问海客》都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刘昚虚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刘昚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

相关查询

柳梢青 新柳 柳梢青 春恨 柳梢青 柳梢青 柳梢青 春雨 柳梢青 次韵芳上巳日玉尺山亭词韵 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 柳梢青 效许圭塘体四首 其一 柳梢青 柳梢青 答友人香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积薪候燎 麦字旁的字 符协 无大无小 心孤意怯 米盐博辩 迹响 轻车熟道 探绎 雄浑 鼓字旁的字 佛头石 頁字旁的字 包含享的成语 馬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