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6:56
原文展示:
越中问海客 刘昚虚 〔唐代〕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交加的沧洲傍晚,一艘船今天终于归来。 它从南海出发,万里航程快如飞翔。 起初不知将落脚何处,永远似乎无所依靠。 在迷茫中渐渐向西望去,越中山色显得微弱。 谁会想到离开时那么遥远,人们经过这条路已经稀少。 停船时悲伤并哭泣,也让我泪水沾湿了衣襟。 漂洋过海的事情无需多说,思念家乡难以长久违抗。 即使成为像鲁连那样的人,山路上也有柴门等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昚虚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归乡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海上旅程后,终于归乡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雨交加的沧洲傍晚为背景,描绘了一艘从南海归来的船只。诗中,“万里速如飞”形容了航程的遥远和速度之快,而“永将无所依”则表达了旅途中的不安和迷茫。随着船只逐渐接近家乡,山色在迷茫中显现,诗人的心情也由悲转喜。最后,诗人以鲁连子自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旅途和归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旅途和归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法割舍的情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鲁连子”是指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诗中“自云发南海”中的“自云”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云彩 C. 自言自语 D. 自然
诗中“浮海焉用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厌倦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归隐的向往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