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7:41
几爱山中云,杳霭起无迹。
晴风吹缘树,天节日已尺。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敛作苍狗形,舒为鲲鹏翼。
朝抹峨嵋青,暮蘸沧海碧。
江南与江北,荡荡恣所适。
何如云中仙,避嚣隐幽寂。
采药云下林,砺剑云上石。
乘云骑茅龙,倚云吹铁笛。
我欲往从之,飘然不可测。
我几乎爱上了那山中的云,
它们在空中升起,似乎没有任何踪迹。
晴朗的风吹拂着树木,
天边的日影已经缩小到一尺。
悠然自得的几片云飞过,
从山岫中跃出,越过陡峭的悬崖。
在早晨,云彩抹上了峨嵋的青色,
傍晚则沾染了沧海的碧色。
江南与江北,广阔无边,任我自由自在。
与其如此,不如做那云中的仙人,
远离喧嚣,隐于幽静之中。
在云下的树林中采药,
在云上的石头上磨剑。
乘着云骑着茅龙,
倚着云吹奏着铁笛。
我想要随它们而去,
飘然无定,无法测量。
陈普,字君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望云》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山中云彩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理想紧密相连。
《望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与心灵的渴望。诗中以“云”为核心意象,描绘了云在山中升腾、飞舞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诗人通过描绘晴朗的风、云彩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晴风拂树、云彩飞舞,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想,诗人渴望与云相伴,采药、磨剑,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赋予了云以灵性,使其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云中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而“乘云骑茅龙”则象征着自由与洒脱,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几爱山中云,杳霭起无迹。
诗人表达了对山中云的喜爱,云在空中升起,似乎没有任何痕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晴风吹缘树,天节日已尺。
描述了晴朗的风拂过树木,阳光的影子在逐渐缩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几片云彩轻盈地飞出山岫,越过陡峭的悬崖,展现了云的自由与轻松。
敛作苍狗形,舒为鲲鹏翼。
云彩的形状变化,时而像苍狗,时而像鲲鹏,象征着变化莫测的自然。
朝抹峨嵋青,暮蘸沧海碧。
早晨的云彩沾染了峨眉山的青色,傍晚则染上了大海的碧色,体现了光影变化的美。
江南与江北,荡荡恣所适。
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诗人都感受到一种宽广自由的状态。
何如云中仙,避嚣隐幽寂。
与其在世俗中奔波,不如做云中的仙人,远离喧嚣,隐于静谧之中。
采药云下林,砺剑云上石。
诗人在云下的树林中采药,在云上的石头上磨剑,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
乘云骑茅龙,倚云吹铁笛。
乘着云骑着茅龙,倚着云吹奏铁笛,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欲往从之,飘然不可测。
表达了诗人想要随云而去的向往,感叹这种生活的飘渺与不可捉摸。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几爱山中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乘云骑茅龙”中的“茅龙”象征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
答案:1. B 2. A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