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52
琴润音初涩,香寒篆易消。
凉夜雨潇潇,窗前清可听,没芭蕉。
琴声因湿润而略显生涩,香气在寒冷中渐渐消散。
凉夜细雨潺潺,窗前的清音可以听见,却没有了芭蕉的影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琴”与“香”结合在一起,常常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与情感。而“芭蕉”在古诗中常被用来描绘雨夜的情景,它的消失暗示着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作者介绍:黄琬璚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柔和,常有清新脱俗之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夜雨之时,诗人通过琴声、香气和雨声的描写,表达了在宁静夜晚的孤独与思绪。
《南歌子·夜雨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雨带来的情感体验。开头两句通过琴声和香气的变化,传递了夜晚的凉意与孤独。“琴润音初涩,香寒篆易消”,琴声因湿气而变得生涩,香气在寒夜中逐渐消散,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随着夜雨的到来,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氛围,雨声潺潺,映衬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在“窗前清可听,没芭蕉”中,诗人强调了窗外的声音清晰可闻,却没有了芭蕉的影子,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视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怅惘。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清代文人对于夜雨和孤独的深刻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夜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的“琴润音初涩”意指什么?
“香寒篆易消”中的“篆”指的是?
诗人通过窗前的声音传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