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35:13
势利朋俦随处有,诗章行辈逐年无。
到处都有随势利而交的朋友,而真正的诗章与后辈之间却逐年减少。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表达的思想与古代文人对“势利交友”的批评及对诗歌创作的重视相呼应。在中国古代,士人往往强调“君子交而不相为”,即不以势利为交往的标准。
罗太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批评,尤其对人际关系的敏感与观察。
在宋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士人们的交往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利益考量,诗人对此深感忧虑,通过此诗表达对社会风气的失望与对纯真诗歌创作的向往。
本诗通过简洁的两句,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面化与功利化。诗人感叹,身边充斥着以势利为基础的交往,真正能够传承和创造诗章的文人却日渐稀少,这反映出当时士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深度反思。通过“势利朋俦”和“诗章行辈”对比,诗人将物质与精神的追求进行了鲜明的对立,昭示出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虽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批判与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在利益驱动的社会中,真正的诗歌创作与人文精神在逐渐消失,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朋俦”意指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诗中“逐年无”指的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罗太亨的诗更为集中于人际关系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两者虽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