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时间: 2025-07-29 23:52:17

诗句

舟渡金山过广陵,湾头略可计淮程。

回瞻建业祥烟绕,北望长安落日明。

野旷春农虚地力,霜清晓角动边声。

中原雠耻非难复,子弟皆思死父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52:17

原文展示:

舟渡金山过广陵,湾头略可计淮程。
回瞻建业祥烟绕,北望长安落日明。
野旷春农虚地力,霜清晓角动边声。
中原雠耻非难复,子弟皆思死父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渡过金山,经过广陵的场景,湾头的景色稍微可以估算出淮水的行程。回头望去,建业的祥和烟雾环绕着,向北望去,长安的落日显得格外明亮。野外空旷,春天的农田显得很虚弱,清晨的霜气让边境的号角声变得更加清晰。对于中原的屈辱,恢复并非易事,子弟们都在思念为国捐躯的父兄。

注释:

  • 舟渡:乘船渡过。
  • 金山:江南地区的地名。
  • 广陵:指扬州一带。
  • 回瞻:回头望。
  • 建业:古时南京的别称。
  • 祥烟:吉祥的烟雾,指城市中的炊烟。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即今西安。
  • 野旷:指开阔的野外。
  • 春农:春天的农田。
  • 虚地力:形容农田的劳作力不足。
  • 霜清:霜气清晨时分的寒冷。
  •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 雠耻:屈辱。
  • 子弟:指年轻一代,通常指士族的后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应求,字子华,号穷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百态,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先烈的追思,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舟行水上为引子,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描绘舟行的情景,金山、广陵的地名不仅是地理的表述,更是文化的象征。接着,回望建业的“祥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希望,而“北望长安落日明”则暗示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春农的虚弱与清晨的号角声,表达了对乡村生计的关心以及对边疆动荡的感慨。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相结合,表达了对中原屈辱的痛心和对先烈的追思,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历史的沉重,展现了诗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与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渡金山过广陵:描绘舟行的场景,金山和广陵的地名增强了地域感。
  2. 湾头略可计淮程:通过湾头的地理特征,诗人感受到行程的变化,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3. 回瞻建业祥烟绕:回望建业的景象,烟雾缭绕使得故乡的景色更显温馨。
  4. 北望长安落日明:长安的落日,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然而却又透出一丝忧伤。
  5. 野旷春农虚地力:春天的农田萧条,隐喻了战乱对农业的影响,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6. 霜清晓角动边声:清晨的霜气与边境的号角声,渲染出一种紧迫感和历史的沉重。
  7. 中原雠耻非难复:中原的屈辱,表明了恢复之路的艰难。
  8. 子弟皆思死父兄:年轻一代对已故先烈的追思,表达了对家国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舟渡金山比喻人生旅途的艰辛。
  • 对仗:如“回瞻建业”与“北望长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山、长安等地名象征着故乡与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家族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责任的思考,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
  • 金山:代表着故乡的美丽与繁荣。
  • 长安: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希望。
  • 春农:反映出社会的生计与安宁。
  • 霜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安徽
  2. “北望长安落日明”中,“落日”象征着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结束
  3. 诗人最关心的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家国命运
    •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A. 江苏
  2. B. 希望
  3. B. 家国命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隐士生活的理想。
  • 杜甫《春望》:同样在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但更为直接与悲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得一绝句 游铁塔寺 挽提干赵君 修武县西北有浊鹿城魏受汉禅封献帝为山阳公城即公所居也道经此地感而赋之 二日野望作 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 其十 万桂山房 过故相刚毅宅 催妆诗六首 其四 捒中感事 其三 访亦非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缚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奔蹙 礼仪之邦 视而不见 骨字旁的字 包含记的成语 炙鼠 止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同垂不朽 黑字旁的字 运用自如 可心如意 轸悼 疾疴 金刚石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