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7:35
原文展示:
蒿莱日日没幽居,时得新诗亦自娱。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
白话文翻译:
我日日隐居在蒿莱之中,偶尔得到新诗也自得其乐。因为怀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达到稷高的境界,有时在梦中也能见到唐虞盛世。长久以来熟悉了世俗的浅薄,难以谋求大道,更加厌恶那些平庸之辈随意询问儒家学问。我决定不再写作,不再弹琴,无意将这些寄托出去,只是笑着用远望的目光凝视着清虚的天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令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王令感到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因此选择了隐居,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首句“蒿莱日日没幽居”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环境,暗示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接下来的“时得新诗亦自娱”表明即使在孤独中,作者仍能通过创作诗歌来自我慰藉。第三、四句“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展现了作者的高远志向和对理想时代的向往。第五、六句“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则直接表达了对浅薄世俗和平庸之辈的厌恶。最后两句“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表明作者决定不再与世俗交流,而是将目光投向高远清虚的天空,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作者展现了对浅薄世俗的厌恶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终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蒿莱日日没幽居”中的“蒿莱”象征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荒凉的隐居之地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B
诗中“为有远怀希稷高”中的“稷高”比喻什么? A. 低俗的志向 B. 高远的志向 C. 平凡的生活 D. 世俗的追求 答案:B
诗中“或时飞梦见唐虞”中的“唐虞”比喻什么? A. 现实的社会 B. 理想中的盛世 C. 过去的时代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诗中“久谙末俗难谋道”中的“末俗”指什么? A. 高雅的文化 B. 浅薄的世俗 C. 深奥的学问 D. 传统的道德 答案:B
诗中“绝笔断弦无意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决定? A. 继续写作和弹琴 B. 停止写作和弹琴 C. 只写作不弹琴 D. 只弹琴不写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