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24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
虽将细雨催芦笋,却用东风染柳丝。
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春天过去又来到,似乎总有定期。
阳光渐高,惬意地想在此时小憩。
虽然细雨催促着芦笋生长,
却也让东风染上了柳条的颜色。
浓雾已经吞没了海面的颜色,
轻霜仍然在花枝上剁碎。
此时野外的游人因花醉酒,
醉卧在花间,应该不知道。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东风”一词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方干,唐代诗人,生活在贞观年间,字少白,号云鹤,出生于江南。方干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在春日的闲适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春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首联“春去春来似有期”以时间为切入点,表达了春天的轮回和生命的循环,仿佛春天总是如期而至。接下来的“日高添睡是归时”,则通过阳光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春日慵懒氛围的享受。诗中细雨催生芦笋,东风染绿柳条,描绘了春天的滋润和万物复苏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后半部分“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则表现了春日中雾气和霜冻的对比,重雾的浓厚与轻霜的细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春日氛围。最后一句“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通过野客的醉态,传达出一种随性与洒脱,表现了人们在春日中因美景而沉醉的状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春去春来似有期”中“似有期”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醉卧花间应不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