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蜀志》

时间: 2025-07-12 20:23:30

诗句

曹公屈指当时辈,天下英雄数使君。

髀肉消来还感泣,争教汉鼎不三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0:23:30

原文展示:

曹公屈指当时辈,天下英雄数使君。
髀肉消来还感泣,争教汉鼎不三分。

白话文翻译: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杰出的领袖,而在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人物中数得上他的名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曹操倾尽心血,奋发图强,甚至为此感动落泪。令人遗憾的是,汉朝的鼎立局面却始终未能实现。

注释:

  • 屈指:伸出手指。这里是指数来数去,强调曹操的地位。
  • 使君:指的是曹操,古代对统治者的尊称。
  • 髀肉消来:髀是大腿的部位,肉消指的是减肥,形容曹操为了事业而辛苦劳作。
  • 汉鼎:指的是汉朝的三国鼎立局面,象征着权力的平衡。

典故解析:

  • 曹公: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他被誉为“魏武帝”。
  • 三分天下: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背景,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獬,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在诗词创作上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刻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曹操的崇敬与对历史局势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读蜀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展现了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奋斗。诗的开头用“屈指”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曹操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天下英雄数使君”一句,强调了曹操作为英雄的独特地位。在诗中提到的“髀肉消来还感泣”则通过具体的身体意象传达出曹操为理想而努力付出的艰辛,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争教汉鼎不三分”则带有强烈的历史感慨,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的理想局面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仰,又流露出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惋惜,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曹公屈指当时辈”:曹操在当时众多英雄中,指引了方向。
    • 第二联“天下英雄数使君”:强调曹操的英雄地位,揭示出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 第三联“髀肉消来还感泣”:诉说曹操为事业辛苦奋斗,甚至因感慨而流泪。
    • 第四联“争教汉鼎不三分”:对汉朝三国鼎立局势未能实现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之间形成了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髀肉消来”形象化地表现了曹操的辛苦与付出。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反映了对国家分裂局势的无奈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曹公:象征着英雄与理想。
  • 髀肉:体现了奋斗与牺牲。
  • 汉鼎:代表着历史局势的平衡与权力的对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2. “髀肉消来”意指什么?
    A. 吃得太多
    B. 为理想奋斗的辛苦
    C. 身体健康

  3. “汉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的平衡
    C. 英雄气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獬的《读蜀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崇敬,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天下的忧虑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三国演义》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寄友 鹧鸪天 怡儿奉毳被,喜赋 鹧鸪天 避酒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鹧鸪天 其三十 鹧鸪天(新春) 鹧鸪天·徐尧卿丈属题云溪草堂新卷 鹧鸪天 烟雨中望淩云山 鹧鸪天 题七真洞 鹧鸪天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字旁的字 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同产子 津津有味 云山 不仁不义 蠓虫 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适俗随时 世世 不悱不发 肚里打稿 包含鸽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养世 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