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7:1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7:11:35
菩萨蛮
赵希蓬 〔宋代〕
慧刀挥处人头落。
虹霓万道冲云脚。
灭尽我人心,何劳向外寻。
白莲生火里,法忍无生死。
忍辱两皆空,龟毛兔角同。
这首词表达了对人心的抨击和对内心修炼的追求。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个用慧刀挥舞的场景,象征着智慧的力量,它能斩断人们的执念。接着,虹霓的壮丽与冲天的气势,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接下来的“灭尽我人心”,则直接指出了人们内心的烦恼和执念是多么难以摆脱,何必再向外求索呢?最后两句提到白莲在火中生长,以及法忍的无生死,强调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内心宁静,超越生死的束缚。整首词的核心在于内心的修行与自我认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希蓬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哲理见长,关注内心修行与人生哲学,风格深沉而富有思考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动乱使得人们对内心的追求愈发迫切,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词表达对人心的思考和对内在修行的重视。
《菩萨蛮》通过简练却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心的独到见解。开篇的“慧刀挥处人头落”,极具视觉冲击力,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随后的“虹霓万道冲云脚”,则用色彩鲜明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感。整首词在意象构建上,融合了佛教哲学,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转化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白莲生火里”,既展现了逆境中生存的力量,也暗示了真正的修行者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坚定。通过“忍辱两皆空”的表述,诗人更是呼应了佛教中关于超越生死、摆脱执念的理念。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外在的景象到内心的修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其主题思想引导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自我,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强调超越外在的烦恼与执念,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自我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慧刀”象征什么?
“白莲生火里”表达了什么?
“忍辱两皆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赵希蓬的《菩萨蛮》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探讨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但赵希蓬更侧重于佛教哲学的修行与智慧,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