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归故园二首》

时间: 2025-05-21 00:53:50

诗句

一去丹墀六换春,已将柴栅等簪绅。

虽无名节高当世,也是羊裘一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53:50

归故园二首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一去丹墀六换春,
已将柴栅等簪绅。
虽无名节高当世,
也是羊裘一故人。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故园已是六个春秋,
如今的我已换上了柴栅的简朴衣物。
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与节操,
但我依然是那件羊裘的老朋友。


注释:

  • 丹墀: 红色的台阶,指天子或贵族的宫殿。
  • 六换春: 指已过去六个春天,表示时间的流逝。
  • 柴栅: 指用木柴搭成的栅栏,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簪绅: 繁华与权势的象征,诗中与“柴栅”形成对比。
  • 羊裘: 指用羊毛制成的衣服,象征温暖和归属。

典故解析:

“丹墀”常用来指代皇宫或权贵的生活,而诗人对比自己返回故乡后的简朴生活,反映了对权贵生活的淡然与不羡慕。古诗中常有对故乡情感的寄托,如“归田园居”等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乡土的深厚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和故园的热爱,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姜特立归乡后的心境,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对故土的眷恋。诗中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归故园二首》是一首充满乡愁和对人生思考的诗作。诗人在离开故乡多年后,回首往事,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开头的“丹墀”便是对过去权贵生活的回忆,而“柴栅”则暗示了他如今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从繁华到朴素的转变。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名利的冷漠,也揭示了对真实生活的向往。

此外,结尾对“羊裘”的提及,既是对温暖的渴望,也是对故人的怀念。羊裘象征着朴实与温情,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的珍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思,使人感受到诗人在故园中的孤独与思考,也引发读者对自我与归属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去丹墀六换春: 表达离开权贵生活已六个春秋,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2. 已将柴栅等簪绅: 形象对比,选择了朴素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3. 虽无名节高当世: 承认自己不被世人所知,但内心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
  4. 也是羊裘一故人: 用羊裘比喻故人,表达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丹墀”和“柴栅”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境变化。
  • 隐喻: “羊裘”作为温暖的象征,暗示故人的温情与记忆。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墀: 权力的象征,代表了过往的荣华。
  • 柴栅: 朴素的生活,象征着归属和宁静。
  • 羊裘: 体现温暖和人际关系的意象,象征着对故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墀”指代什么?

    • A. 乡村
    • B. 皇宫
    • C. 学校
    • D. 商市
  2. 诗人用什么象征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 A. 花
    • B. 羊裘
    • C. 雨
    • D. 月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姜特立与王维都展现了对自然与故乡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山水意象,而姜特立则更突出对人情的回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芳尘春迹 踏莎行 沙凤村 踏莎行 乙酉立秋和海鹰 踏莎行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 踏莎行 踏莎行 昆明湖瞻望 踏莎行 题王述庵先生三泖渔庄图 踏莎行 用晏词韵五首 其四 踏莎行 白堂看梅 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風字旁的字 瞒天席地 月字旁的字 返朴还真 陋规 包含佛的成语 卝字旁的字 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仁人义士 食而不知其味 无机可乘 虚而不淈 活蹦活跳 精神 乚字旁的字 包含几的词语有哪些 妖形怪状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