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2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23:54
晚晴欲适西村不果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两歇无余春,草木忽而长。
东风吹旷野,千里绿莽莽。
夕阳澹微明,命策赴幽赏。
徘徊石上坐,郁郁念畴曩。
子规叫重云,意散不复往。
整首诗意在表达诗人想要在晚春时节前往西村游玩,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的遗憾。春天的气息早已散去,草木在不知不觉中生长茂盛。东风吹拂着旷野,万里绿意盎然。夕阳的微光洒在大地上,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幽静美景的向往,然而在石头上徘徊坐下,心中思绪万千,无法忘却过往的种种。此时,子规的啼叫又让诗人感到惆怅,往日的心情一去不复返。
作者介绍
黎廷瑞,字子华,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内心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遗憾。
《晚晴欲适西村不果》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开篇“两歇无余春,草木忽而长”写出了春天的短暂与草木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接下来的“东风吹旷野,千里绿莽莽”,勾勒出了一幅辽阔而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然而,随着“夕阳澹微明”的描写,诗的情调开始转向忧伤。夕阳的微光反映出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品味与思念。诗人企图“命策赴幽赏”,渴望去享受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却因“徘徊石上坐”而感到无奈,内心的悸动和对往昔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最后一句“子规叫重云,意散不复往”,以子规鸟的啼叫结束,带出了一种无法回归的惆怅,子规的叫声如同悲鸣,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慨时光流逝的无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失去时光的惆怅,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与自我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A. 喜鹊
B. 黄雀
C. 杜鹃
D. 麻雀
“夕阳澹微明”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A. 昏暗的夜晚
B. 明亮的白昼
C. 柔和的黄昏
D. 晨曦初照
诗人徘徊在石上,心中充满了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晚晴欲适西村不果》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悟。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后者则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