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1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18:10
谢曹隐君惠扇歌
去年僦屋在山脚,
草居两间如蛎壳。
六月七月无雨落,
田野焦枯江海涸。
人间酷烈无处逃,
吾农忍气婴熬。
编蒲缉羽不成扇,
寻松访石空劳忉。
至今悒郁未能雪,
想到那时肠内热。
先生何以知此情?
赠我齐约比明月。
番罗夹背紫竹把,
中有水墨新图画。
崩滩乱石奔惊湍,
依约远山左右攒。
轮囷老柏饱雪霜,更有石丈依修篁。
岁寒节操不可降,
未举已觉生清凉。
山阴野人何磊落?
笑引南薰归掌握。
寒声飒飒动岩壑,
不羡右军题六角。
转手黄埃净如扫,
便将献君明大道。
置诸怀袖扬仁风,
快与苍生除热恼。
去年我在山脚下租了间房子,
只有两间如同蛎壳般的草屋。
六月和七月都没有下雨,
田野焦土,江河干涸。
人间酷热无处逃避,
我们农人忍耐着,婴儿般地煎熬。
编制的蒲扇和羽扇都不成形,
寻访松树和石头,徒劳无功,心中忐忑。
至今心中郁闷未能消解,
想起那时心中热血沸腾。
先生何以了解我的情感?
赠我一把扇子,比明月还要清凉。
扇子夹背是紫竹把,
中间有水墨的新画。
崩滩的乱石在奔流的急水中,
远山仿佛在左右聚拢。
古老的柏树饱经风霜,
还有石头伟岸地依傍着修竹。
在寒冷的岁月中,节操不可屈服,
未举扇已觉生出清凉。
山阴的野人何其洒脱?
笑着引导南风归来。
寒风飒飒,动摇着山谷,
不羡慕右军的题字六角。
一挥手,灰尘净如扫,
便将献给你一条明亮的大道。
置于怀袖中,扬起仁爱的风,
快意地帮助苍生解除热恼。
王冕(1287—1359),字仲明,号逸人,元代诗人,著名画家。他以诗、词、画三绝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和花鸟画,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
《谢曹隐君惠扇歌》写于元代的酷暑季节,反映了农民在干旱和炎热中的艰难生活。此诗不仅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叹,也流露了对人情关爱的感激,尤其是曹隐君的赠扇,象征着友谊与关怀。
《谢曹隐君惠扇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人道关怀的诗作。王冕通过描绘酷热的夏季和农人艰辛的生存状态,引发读者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开篇即以“去年僦屋在山脚”引入,营造出一幅农民租屋居住的辛酸画面。接着,通过“六月七月无雨落,田野焦枯江海涸”的描写,展现了干旱带来的灾难,生动地传达了对自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苦恼。
然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抗酷热的渴望与努力。编蒲缉羽的无奈与寻松访石的徒劳,突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转折处,诗人借助对“先生”的称呼,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赠扇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情感的慰藉。
该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抒发。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扇子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清凉与安慰,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在描写中体现出王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友情的温暖,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情的珍视,也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诗中涉及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社会人情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谢曹隐君惠扇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冕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编蒲缉羽不成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怀念
“转手黄埃净如扫”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