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07
屯聚皆羌属,苍茫路转西。
草深车迹浅,霜重角声低。
军马行无数,山林望欲迷。
老兵通汉语,指点话征西。
这首诗描绘了羌族地区的景象,苍茫的道路向西延伸。草丛茂密,马车的痕迹很浅,霜重的早晨,号角声显得低沉。军队的马匹数量众多,山林间让人感到迷失方向。老兵懂汉语,他指引着人们谈论西征的事情。
王冕,元代诗人,字叔明,号天池,浙江人。王冕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元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漫兴 其二》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的复杂时期,民族关系和军事征伐常常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诗中的羌族和汉族的交流反映了当时民族之间的互动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
《漫兴 其二》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征战中的情景。全诗通过描写羌族的聚居地和行军途中所见的景象,展现了边疆的苍凉和士兵的孤独。首句“屯聚皆羌属”直接点明了地点,给人一种临场感和紧迫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草深车迹浅的描写,暗示了征途的艰难与疲惫,而“霜重角声低”则通过声响与气候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第三联“军马行无数”,展现出军队的壮观景象,但紧接着的“山林望欲迷”又透出一种迷茫与不安,反映出战士们在征途中的无助。最后一句“老兵通汉语”,则通过一个熟悉的角色,为整首诗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显示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
整首诗在描写过程中融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士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是一首兼具视觉与情感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景象和士兵的心理,反映了战争的艰辛与民族间的交流,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冕
C. 杜甫
“屯聚皆羌属”中的“羌”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藏族
C. 羌族
诗中的“老兵”通什么语言?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王冕的《漫兴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战争与自然的关系。王冕在描写中融入了边疆民族的元素,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