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枝词 其三》

时间: 2025-07-28 20:38:47

诗句

东风开满一山花,茅屋柴门知几家。

鼓响树间朝赛社,烟飘林外早烧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8:47

原文展示:

东风开满一山花,
茅屋柴门知几家。
鼓响树间朝赛社,
烟飘林外早烧畬。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山上开满了花朵,
茅草屋和柴门旁,隐约可知有几户人家。
鼓声在树间响起,是为了早晨的赛社,
烟雾在林外飘散,早已点燃了田畦。

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与万物复苏。
  • 茅屋柴门:指用茅草和木柴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乡村生活。
  • 知几家:表示能大致猜测有多少户人家。
  • 鼓响:鼓声,通常用于节庆或活动,营造热闹气氛。
  • 赛社:指地方性节日活动,通常与集市或庆典有关。
  • 烟飘:指烟雾在空中飘散,通常与烧田畦有关。
  • 烧畬:指春耕前的田地烧草,以便于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䞇,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写乡村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民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竹枝词 其三》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乡村的春天气息和节日气氛。诗中描绘的场景与乡村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三》是一首描绘春天乡村景象的诗,短短四句,生动地展现了生机勃勃的农村生活。第一句“东风开满一山花”通过春风的描述,传递出春天的气息,暗示万物复苏。而“茅屋柴门知几家”则引导读者关注乡村的居住环境,简陋却真实的生活景象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接下来的“鼓响树间朝赛社”描绘了农民早晨活动的情景,鼓声不仅是节日的前奏,也象征着乡村人们的团结和欢庆。而最后一句“烟飘林外早烧畬”则描绘了春耕的准备工作,烟雾弥漫,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劳动场景。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东风开满一山花:春风吹来,山上的花朵竞相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茅屋柴门知几家:从茅草屋和柴门可以猜测出周围有多少户人家,体现了乡村的朴实生活。
    3. 鼓响树间朝赛社:树间传来鼓声,是早晨集会或庆典的前奏,暗示着乡村的热闹气氛。
    4. 烟飘林外早烧畬:田地已经开始烧畦,烟雾缭绕,表现了农民忙碌的春耕准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万物复苏的前奏。
    • 对仗:前后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乡村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情感。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与新生的希望。
  • 茅屋柴门:代表乡村的简朴与人情。
  • 鼓声:象征节庆与集体活动。
  • 烟雾:与春耕相关,象征生机勃勃的农村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2. “茅屋柴门”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 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C. 宫廷生活

  3. 诗中“鼓响”与“烟飘”分别象征什么? A. 热闹与安静
    B. 节庆与劳动
    C. 春天与冬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与陈䞇的《竹枝词 其三》,前者侧重于抒情,表达思乡情怀,而后者则更为生动地描绘乡村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后世诗歌的关系》

相关查询

桐江作(四首选二)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一) 箴作诗者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鸡·养鸡纵鸡食 独秀峰 随园记 十二月十五夜 马嵬 春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适的词语有哪些 周庠 采字头的字 破釜焚舟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缶字旁的字 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瓦开头的成语 半亩方塘 阜字旁的字 靡荡 高天厚地 龙字旁的字 区区此心 扎扎实实 轰驾 赞比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