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11:23
鹧鸪天(十九孙入学,因作小集。裴景有作,次其韵)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书院的春日景象,诗人感叹在书院读书的日子里,尘埃都不忍落在座位上。常常思念那芳香的桂花,渴望能攀爬到燕子的巢穴,但却未曾见到那小乌鸦继承父母的事业。流光飞逝,仰望家族的尊荣,救荒的阴德已经超越了门楣。作为弟子已经是平原上的客人,像毛遂那样怀着绷带去作弄孙子。
洪适,字希夷,号默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读书、游学的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情世态。
本诗创作于洪适为其孙子入学之际,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书院生活,激励年轻一代努力学习。
这首《鹧鸪天》展现了书院的春日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习的氛围。首句“两塾弦歌日日春”以音乐的意象点明书院的生机,表达出学习的快乐和美好。随后的“不容坐席更凝尘”更是体现了对求知的渴望与严谨的态度,暗示着书生的勤奋与执着。
接下来,诗人提到“常思芳桂攀燕窦”,不仅借助自然之象来比喻求学的艰难,还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未见童乌继子云”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担忧的情感,反映了对后辈能否承接家业的深思。
“流庆泽,仰家尊”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及对家族地位的向往,进一步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以“从师已是平原客,毛遂怀绷作弄孙”收尾,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也隐含了对孙子未来发展的期待。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带有对学业的期许,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围绕教育、学习、理想与未来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和对学习环境的赞美,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
A. 战争
B. 学习生活
C. 自然景观
“不容坐席更凝尘”中“凝尘”指的是什么?
A. 学习的态度
B. 环境的清洁
C. 时间的流逝
“未见童乌继子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后代的担忧
C.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