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其三 重游东岩寺,壁间见韩飞霞题字》

时间: 2025-05-04 10:40:53

诗句

仙梵潮音水月堂。

昙花犹映墨花香。

旧围红袖题诗处,曾指银瓶索酒尝。

追幻梦,忆疏狂。

春风宿草满平冈。

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53

原文展示:

仙梵潮音水月堂。
昙花犹映墨花香。
旧围红袖题诗处,
曾指银瓶索酒尝。
追幻梦,忆疏狂。
春风宿草满平冈。
浮山夜壑藏舟夜,
槛外长江自渺茫。

白话文翻译:

在水月堂中,传来仙人般的乐声,仿佛是潮水的声音。昙花的影子映衬着墨香四溢的花朵。那旧时红袖题诗的地方,曾经指着银瓶索酒品尝。追逐那梦幻般的回忆,想起曾经的放荡不羁。春风吹拂,草丛满是平坦的冈坡。夜晚的浮山之中,藏匿着船只的身影,槛外的长江则显得无比渺茫。

注释:

  • 仙梵:指道教或佛教的音乐,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水月堂: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一处景致,象征着宁静与美丽。
  • 昙花:一种花,象征短暂的美好和珍贵的瞬间。
  • 墨花:指的是以墨色书写的花,可能暗指诗歌或书法的艺术。
  • 红袖:指的是女性的衣袖,隐喻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 银瓶:象征酒的容器,暗示享乐与交友的情景。
  • 浮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象征着遥远的记忆和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惭愧,明代诗人、文学家,因其才华在当时社会受到高度评价。他以诗词、散文、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艺而著称,尤其擅长用典和构思。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是杨慎在重游东岩寺时所作,寺庙的环境引发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三》是杨慎在东岩寺重游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采用了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开篇“仙梵潮音水月堂”,即以音韵的美感引入,描绘了一种轻灵而超然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昙花犹映墨花香”,则通过昙花的短暂与墨香的持久对比,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瞬间的珍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诗中“旧围红袖题诗处”,让人联想到往昔的温柔与浪漫,诗人对那段时光的依恋显而易见。而“曾指银瓶索酒尝”,则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洒脱态度,展现了他那份放荡不羁的精神。这种对比的呈现,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表面的美丽,更体验到内心的波动。

“追幻梦,忆疏狂”一句,直接回归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曾经放纵生活的怀念与思考。最后两句“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则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收束全诗,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整体而言,杨慎的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梵潮音水月堂: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声响如潮水,氛围宁静。
  2. 昙花犹映墨花香:强调昙花的短暂美丽,伴随墨香绵长,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3. 旧围红袖题诗处:回忆旧日与友人吟诗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怀念。
  4. 曾指银瓶索酒尝:表明了曾经的快意与洒脱,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
  5. 追幻梦,忆疏狂:意识到人生的短暂,追忆过去放纵的日子。
  6. 春风宿草满平冈:描绘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7. 浮山夜壑藏舟夜:描绘夜晚的幽静与神秘,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8. 槛外长江自渺茫:长江的渺茫象征着未来的未知,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梵潮音”暗示了音乐的美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昙花、红袖等,寓意深刻,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人生无常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梵: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
  • 昙花:短暂而珍贵的美好。
  • 红袖:温柔和浪漫的象征。
  • 长江:无限的未来与渺茫的前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仙梵潮音”中的“仙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音乐风格
    B. 仙人和梵音
    C. 诗歌的音韵

  2. 诗中提到的“昙花”象征什么? A. 长久的美好
    B. 短暂的珍贵
    C. 永恒的回忆

  3. “槛外长江自渺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杨慎《鹧鸪天》与李白《将进酒》对比

  • 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但杨慎更多地倾向于对过往的怀念,而李白则是对当下的豪情与放纵。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学习与理解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谩成柬刘方斋 得儿女消息 至扬州 偶成二首 其二 入狱第一百四 祖逖 自遣 叹世道第一百九十二 又送卓大著知漳州 怀扬通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气相亲 包含媳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省谕 白衣宰相 几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飞禽走兽 反败为胜 儒效 韩寿分香 不知死活 水面蒸发 无声无臭 閠字旁的字 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