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6: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6:41:44
《答岑山人见问》 —— 蔡汝楠 〔明代〕
问余何事谢京华,远向南州寄一家。
兴似步兵缘嗜酒,地如勾漏为丹砂。
枫看江上三秋叶,荷挹湖中几度花。
欲识此来兼吏隐,抱关仍得傍烟霞。
你问我为何谢绝京华的繁华,我远在南州寄居一方。
兴致像步兵一样因醉酒而起,土地像漏斗一样富饶如丹砂。
在江边观赏那三秋的枫叶,湖中几度的荷花尽情怒放。
想要了解我这段时间的隐居生活,常常在山关旁依傍烟霞。
蔡汝楠,明代诗人,生于晚明之际,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诗歌多以隐逸、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这首诗写于蔡汝楠隐居南方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拒绝与对自然田园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追求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既回应了岑山人的问询,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开篇以“问余何事谢京华”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繁华的拒绝,继而描绘南方的自然风光,展现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诗中“兴似步兵缘嗜酒”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在酒后酣畅淋漓的情感,暗示生活的乐趣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自由。
接下来的“地如勾漏为丹砂”,通过富饶的土壤象征隐居生活的富裕与丰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赞美。后两联描绘了秋天的枫叶与湖中的荷花,展现出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感与感悟,展现出一种惬意的田园风光,给人以宁静与美好之感。最后一句“欲识此来兼吏隐,抱关仍得傍烟霞”则将诗人内心的隐秘与自然的交融结合起来,突显出他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情。
本诗主题在于表达对繁华世事的淡泊,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反映了他独特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诗中“京华”指的是:
A. 乡村
B. 京城
C. 海边
D. 山林
“地如勾漏为丹砂”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土地贫瘠
B. 土地肥沃
C. 土地干旱
D. 土地石头多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世俗的拒绝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权力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