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明前一日与客自光孝登般若庵观铁塔旧基因》

时间: 2025-04-26 04:24:03

诗句

青鞵藜杖破层云,胜日犹能眼界新。

窣堵已摧豪士手,狻猊犹现法王身。

寺藏松竹疑无地,路接烟霄不到尘。

车马憧憧城市客,举头相望几由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3

原文展示

青鞵藜杖破层云,胜日犹能眼界新。
窣堵已摧豪士手,狻猊犹现法王身。
寺藏松竹疑无地,路接烟霄不到尘。
车马憧憧城市客,举头相望几由旬。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青鞵和藜杖,穿破了层层云雾,
即使在这胜日之下,眼前的景象依然焕然一新。
窣堵(佛教的塔)已被豪杰摧毁,
而狻猊(狮子)仍在法王(佛)的身边显现。
寺中藏有的松和竹似乎没有尽头,
通往天际的路上,尘世的喧嚣难以触及。
车马纷纷的城市中,来往的客人,
我抬头仰望,路途却不知要向何方而去。

注释

  • 青鞵:古代一种用青色材料制作的杖,象征着高洁。
  • 藜杖:用藜草制作的杖,通常用于行走或支撑。
  • 窣堵:指佛塔,代表佛教文化。
  • 狻猊:一种神兽,常常与佛教相关,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 法王:佛教中的最高精神领袖,指代释迦牟尼佛。
  • 憧憧:形容车马繁忙的样子。
  • 由旬:佛教中用来表示距离的单位,常指长久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写景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简洁而富有哲理,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前夕,诗人和朋友登上般若庵,凝视古老的铁塔遗址,感慨历史的变迁与自己的渺小。铁塔的破败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明前一日与客自光孝登般若庵观铁塔旧基因》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诗作。开头两句以“青鞵藜杖”和“层云”引入,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的视野,带有一种崇高的气势。第二句“胜日犹能眼界新”则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身处历史的残垣断壁中,仍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接下来的“窣堵已摧豪士手,狻猊犹现法王身”则通过对比展示了人类的无力与自然、历史的悠久。虽然佛塔被毁,但狻猊依然显现,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永恒与不灭。

“寺藏松竹疑无地,路接烟霄不到尘”描绘了寺院的宁静与幽远,似乎与尘世的喧嚣隔绝,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末尾“车马憧憧城市客,举头相望几由旬”则将视线拉回现实,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忙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鞵藜杖破层云:手中的青鞵和藜杖如同引路的工具,象征着诗人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的渴望。
  2. 胜日犹能眼界新:在光辉灿烂的日子里,心灵仍然在不断升华,意味着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可能。
  3. 窣堵已摧豪士手:历史的遗迹被人破坏,表现了人类的无常与脆弱。
  4. 狻猊犹现法王身:狻猊的存在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力量与智慧,尽管外在世界变迁,精神信仰依然坚固。
  5. 寺藏松竹疑无地:寺院里的松竹象征着宁静与永恒,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
  6. 路接烟霄不到尘:描绘出通往高远境界的路,和对尘世的无尽向往。
  7. 车马憧憧城市客:描绘城市的繁忙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喧嚣与浮华。
  8. 举头相望几由旬:抬头望去,似乎在寻找出路,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青鞵藜杖”象征追求理想的精神。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松竹”、“烟霄”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人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理,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既渴望超脱又难以逃避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鞵:象征追求高尚理想的决心。
  • 藜杖:代表坚韧与支撑。
  • 窣堵:佛教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 狻猊: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 松竹:宁静与永恒的象征。
  • 车马:尘世繁华与浮躁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鞵藜杖”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追求理想
    C. 历史遗迹

  2. “窣堵已摧豪士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感慨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车马憧憧”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自然景色
    B. 城市的喧嚣
    C. 寺院的宁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1.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加关注于个人的苦难与社会的动荡。
  2.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意境更为宁静。
  3.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朝霞与奔腾的江水,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以上作品都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手法,探讨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的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研究》

这些书籍与资料为深入理解古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与解读思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即事 黄金台 西江月 其三 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其二 以竹床赠杨信伯古诗代简 汪叔耕见访不数日别去恶语为赠兼简子用子美二友 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 还程彦举诗卷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其一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结尾的成语 舍近取远 臣字旁的字 时时刻刻 包含郢的词语有哪些 防结尾的成语 黹字旁的字 土偶蒙金 衣香人影 黄汤辣水 所向风靡 龜字旁的字 尽如所期 氏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茶余饭后 包含饱的词语有哪些 庆赏无厌 泉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