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9:50
《杼峰》 汪勃 〔宋代〕
夏后峰前思盛业,
鲁公亭畔忆孤忠。
吴兴胜地东南会,
震泽嵎山在眼中。
在夏后峰前,我思念着伟大的事业;
在鲁公亭旁,我怀念着孤独的忠臣。
吴兴的美丽地方在东南相会,
震泽和嵎山尽收眼底。
作者介绍:汪勃,字季才,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才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充满思考的时刻,诗人身处自然美景之中,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个人奋斗的意义。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杼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回顾历史的辉煌和个人的忠诚,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和事业的渴望。首句“夏后峰前思盛业”中提到的“盛业”不仅是对古代盛世的向往,也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此外,鲁公亭的提及,虽是怀念孤忠的忠臣,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执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思考,使人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诗人对历史、忠诚与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忠臣的崇敬。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公亭”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忠诚与牺牲
C. 自然美景
答案:B
“夏后峰前思盛业”中的“盛业”指的是什么?
A. 个人事业
B. 祖国的辉煌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人怀念的“孤忠”是指?
A. 忠诚的朋友
B. 历史上的忠臣
C. 自然的孤独
答案:B
对比汪勃的《杼峰》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和理想的思考,但汪勃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求与历史的感慨,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