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39:46
江城子 村居
作者: 沈泓 〔明代〕
长堤细柳隐虹桥,弄笙箫,伴渔樵。
醉倚枫林,仰面挂诗飘。
释卷正逢秋水涨,临古渡,放轻舠。
夕阳西下暗窗绡,雁声高,笛声遥。
碧簟凉生,细雨燕辞巢。
隔岸篝灯孤艇泊,沽浊酒,短扉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长堤边的细柳树掩映着虹桥,悠扬的笙箫声伴随着渔夫和樵夫的劳作。诗人醉倚在枫林下,仰望天空,感受到诗意飘荡。此时正值秋水上涨,诗人把书卷放下,轻轻划着船,悠然自得。夕阳西下,窗帘在暗淡的光线中轻轻摇曳,远处传来雁鸣和笛声。凉爽的碧簟上,细雨纷纷,燕子即将离巢。河对岸篝火闪烁,孤船停泊,诗人一边沽酒,一边轻敲短扉。
本诗中提到的“雁声”和“笛声”常见于古诗中,雁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笛声则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悠然。
沈泓,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该诗创作于沈泓的隐居生活时期,诗人深入自然,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江城子 村居》是一首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整个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长堤细柳隐虹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渔夫和樵夫的劳作为这一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诗人醉倚于枫林,仰面而望,似乎在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随着秋水的上涨,诗人释卷停下来,放轻舠,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夕阳西下,窗帘轻摇,雁声和笛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宁静氛围。诗的最后,篝灯下的孤艇和沽酒的短扉敲打声更是加深了这种宁静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夜晚生活的眷恋。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追求恬淡生活的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独特感受。
诗中提到的“虹桥”象征什么?
A. 劳作
B. 美丽与和谐
C. 秋水
诗人醉倚于哪里?
A. 柳树
B. 枫林
C. 渡口
“雁声高,笛声遥”中的“高”与“遥”有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