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诉衷情 其二 咏莲》

时间: 2025-05-07 19:31:59

诗句

猩红弓样试风流。

贴地软香浮。

凌波巧笼纤笋,锦幄倍清幽。

莲折瓣,月微钩。

玉温柔。

苔痕池上,泥印花间,尘迹楼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1:59

诉衷情 其二 咏莲

原文展示:

猩红弓样试风流。
贴地软香浮。
凌波巧笼纤笋,
锦幄倍清幽。
莲折瓣,月微钩。
玉温柔。
苔痕池上,泥印花间,
尘迹楼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的优雅与清丽,红色如弓般的花瓣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柔和的香气。莲花在水面上轻盈地生长,仿佛巧妙地笼罩着细长的嫩茎,花朵在锦缎般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幽静。莲花的瓣片被轻轻折叠,像是月亮轻轻地钩挂在天边,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池塘中的苔藓留下了痕迹,泥土中也印着花的形状,楼头的尘埃似乎也被这清丽的景象所感染。


注释:

  • 猩红:鲜红色。形容莲花的颜色。
  • 弓样:像弓一样,形容花瓣的形状。
  • 贴地:靠近地面。
  • 软香:柔和的香气。
  • 凌波:在水面上生长,形容莲花的生长状态。
  • 巧笼:巧妙地包围或笼罩。
  • 锦幄:华丽的布帘,形容环境的优美。
  • 折瓣:形容花瓣的状态。
  • 月微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像钩子一样,形态柔和。
  • 玉温柔:比喻柔和如玉。
  • 苔痕:苔藓的痕迹,形容环境的自然状态。
  • 泥印:泥土留下的印记。

典故解析:
莲花常被用来象征清白与高洁,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莲花自喻。诗中提到的“月微钩”可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亮意象相联系,象征着清幽与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咏物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追求诗意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咏唱莲花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纯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 其二 咏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花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的开头以“猩红弓样试风流”引出莲花,鲜红的花瓣在风中摇曳,生动地展现了莲花的娇艳与灵动。接着“贴地软香浮”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的香气,细腻的感官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环境中。

诗中“凌波巧笼纤笋”描绘了莲花的生长状态,生动且形象,仿佛看到那细长的茎杆在水面上摇曳的样子。接下来的“锦幄倍清幽”则暗示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比增强了莲花的清丽与高洁。

“莲折瓣,月微钩”一联,既表现了莲花的柔美,又以月亮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情韵,月亮的微弱光辉照映着莲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最后几句“苔痕池上,泥印花间,尘迹楼头”则将视角拉回到生活的细节,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莲花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猩红弓样试风流。
    描绘莲花的颜色与形态,鲜红的色彩与弓的形状相结合,生动展现了莲花的风采。

  2. 贴地软香浮。
    形容莲花的香气轻盈地飘散,贴近地面,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3. 凌波巧笼纤笋,
    表达莲花在水面上生长的状态,巧妙地包裹着细长的嫩茎,显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4. 锦幄倍清幽。
    通过“锦幄”比喻环境的华美与宁静,增强了对莲花的赞美。

  5. 莲折瓣,月微钩。
    描述莲花瓣片的状态与月亮的形状,形成一种优雅的意象。

  6. 玉温柔。
    比喻莲花的柔和如玉,强调了莲花的温婉之美。

  7. 苔痕池上,泥印花间,
    通过池塘中的苔藓与泥土,表现出自然的细节,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感。

  8. 尘迹楼头。
    结尾将视角拉回到人类生活的痕迹,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猩红弓样”)、拟人(“软香浮”)、对仗(“莲折瓣,月微钩”)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描绘莲花的优雅与独特,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高洁、纯洁与优雅。
  • 月亮:象征宁静、柔美,常与思念、情感相联系。
  • 苔藓与泥土: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真实,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种植物? A. 玫瑰
    B. 莲花
    C. 桃花
    D. 菊花

  2. 诗中提到的“月微钩”形象比喻的是? A. 明亮的星星
    B. 柔和的月亮
    C. 高耸的山峰
    D. 流动的水流

  3. 诗中“苔痕池上”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B. 繁华的都市生活
    C. 诗人的孤独感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咏莲》对比:两者都运用了月亮意象,但《静夜思》更强调思乡之情,而《咏莲》则更加侧重对自然的赞美与宁静的享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明代诗人梁清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毛君致仕还乡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次烟字韵答黄庭坚 太白山祈雨诗 其四 和王巩见寄三首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 怀渑池寄子瞻兄 仙游潭五首·仙游潭 襄阳古乐府二首 其一 野鹰来 次韵汪琛监簿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鲁道 阿井胶 万年枝 无如奈何 打虎牢龙 龜字旁的字 残汤剩水 潜休隐德 耒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包含晏的词语有哪些 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东游西荡 青字旁的字 默求 进退应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