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0:27
华披秀振,羡词成星子,琅玕十幅。
还似楚骚传屈子,句里龙堂鳞屋。
削迹艰虞,擅场风雅,未遣中书秃。
何须哀怨,国香合在幽谷。
黄九秦七虽能,那如坡老,豪气尤堪掬。
侬向欢场歌苦调,终类季疵击木。
画壁垆头,题巾酒次,此事推君独。
穿云裂石,好将配入豪竹。
华丽的衣服披在身上,风采依旧,羡慕词句如星星般辉煌,犹如十幅美丽的画作。
这还像是《楚辞》传颂屈原,句子里蕴含着龙的气势和堂前的华丽。
削减笔迹艰难而愁苦,擅长风雅的词人,难以让中书的秃笔作主。
何必哀怨,国香依然在幽静的谷中绽放。
黄九、秦七虽有才能,但比起坡老的豪气,仍然不值一提。
我在欢场中歌唱悲苦的调子,最终也只是像季疵般击打木头。
在画壁的台阶上,题写酒名的地方,这件事唯你独有。
穿云裂石,真要将这豪情配入豪竹之中。
作者介绍:王士禄(1645-1721),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书法亦有造诣。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王士禄受到曹顾庵(曹雪芹)的影响,写作旨在表达对当时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思。
《念奴娇 其二》是一首充满文人气息的词作,王士禄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文学、对文化的深切理解与追求。开篇以“华披秀振”引入,展现了诗人自身的风采与对词句的赞美,紧接着通过对屈原的提及,强化了古典文化的厚重感。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追求,也暗示了对当时文人风雅气息的羡慕。
诗中提到的“削迹艰虞”与“未遣中书秃”,则展现了诗人对文人身份的反思与对创作艰辛的感慨,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与坚持。接着,诗人通过对国香、黄九、秦七等人物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对文人豪气的探讨,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体才华的赞美。
整首词通过对比与意象的叠加,构建出一种既豪放又含蓄的情感,最后以“穿云裂石”的气势收尾,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豪情的渴望与追求。在这首词中,王士禄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造诣,也表达了他对文人精神的深刻理解,赋予了作品以更为广泛的文化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文人风雅、文化追求及个体情感展开,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与对文人精神的追求,情感深邃,意蕴丰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士禄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屈子”指的是谁?
“穿云裂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