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27
壶中天二首 其二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少年意气,按吴钩岂料,如斯南北。
华发萧萧今未老,偏比乌头先白。
鱼釜生涯,燕巢花月,醉死人还直。
凭高四望,渡江谁假舟楫。
休说梦想凌烟,笑虚名误,我竟成何物。
寂寞文章身后事,偿得草间偷活。
千载公评,一生心血,不堕华严劫。
英雄末路,竹根如意敲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从少年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感慨。他曾经意气风发,像吴钩一样不羁,没想到现在却有如此的南北差异。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心里却并未衰老,反而比乌头花先白。生活的琐碎如同鱼釜一般,燕子的巢、花的月亮,醉酒的人也显得直率。站高处四下眺望,渡江时又有谁借舟渡过呢?不要说梦想高远,笑谈虚名误了我,我究竟成了什么呢?孤独的文章留下的遗事,只能在草间偷生存。千年后人们的公评,我一生的心血,绝不会在华严劫中堕落。英雄在末路时,竹根的如意也会被敲折。
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思考,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李慈铭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中,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回望自己的过往,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几句以青春的豪情引入,展现出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意识到曾经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诗中对“华发”与“乌头”的对比,深刻体现了作者对衰老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着,诗中提到的“鱼釜生涯”,揭示了生活的琐碎与艰辛,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压迫感。最后,作者反思自己的一生,感叹虚名的无用以及英雄在末路时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无所依归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与感慨,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理想的破灭,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吴钩”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琐碎
B. 青春的豪情
C. 衰老的无奈
答案: B
“华发萧萧今未老”中“未老”指的是什么?
A. 身体未老
B. 心智未老
C. 理想未老
答案: B
诗中“千载公评”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评价
B. 历史的评价
C. 社会的评价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