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3:5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3:57:45
冯氏书斋小松二首
作者:王贞白 〔唐代〕
孤根生远岳,移植翠枝添。
自秉雪霜操,任他蜂蝶嫌。
微阴连迥竹,清韵入疏帘。
耸势即空碧,时人看莫厌。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
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
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松树,扎根在遥远的山岳之中,经过移植后更添绿意。松树自持高洁的品格,任凭蜂蝶来嫌恶它。微微的阴影洒在远处的竹林上,清雅的韵味渗透进稀疏的帘幕里。松树的高耸姿态映衬着空旷的碧天,时人看它也不觉得厌烦。它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长了很久,清脆的声响昼夜传来。树根扎深在旧山的土壤里,枝叶间近似飘浮在溪云之中。野鹤在高空中远望,庭院中的花卉也在微笑中独自盛开。要知道,在摇落之后,众多树木才能各自分开。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常体现出高洁的情操和自然的情趣。王贞白的作品中常见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心灵的深刻反思。
《冯氏书斋小松二首》创作于王贞白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对孤独与高洁品格的赞美,反映了他在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小松树的生长与特性,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赞美。诗中“孤根生远岳”,展现了松树扎根于崇高的山岳之上,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品德的追求。松树的“自秉雪霜操”,则表达了它不屈服于外界干扰的坚定态度,松树即使被蜂蝶所嫌弃,依然坚持自己的品格,体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树的“清音昼夜闻”,不仅表达了它的生命力旺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感知和欣赏。诗中反复提到的“清韵”、“微阴”等意象,突显了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自然的美感。
最后,“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则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哲理:经过时光的洗礼,松树的坚韧与不屈,最终将得到应有的尊重。整首诗以松树为主线,结合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品德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在孤独和风雨中,坚守自我,终将获得认可的人生哲理。
诗中“孤根生远岳”中的“孤根”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根
B. 其他树木的根
C. 诗人的心情
“自秉雪霜操”表达了松树怎样的品格?
A. 低贱
B. 高洁
C. 平庸
“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的意思是?
A. 树木会枯死
B. 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C. 松树的孤独
通过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冯氏书斋小松二首》,并引发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