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如梦令·削迹松陵华寓》

时间: 2025-05-19 18:33:19

诗句

削迹松陵华寓。

藏密白云深处。

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

归去。

归去。

海鹤山猿同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8:33:19

原文展示:

如梦令·削迹松陵华寓 作者:倪瓒 〔元代〕

削迹松陵华寓。 藏密白云深处。 造物已安排, 万事何须先虑。 归去。归去。 海鹤山猿同住。

白话文翻译:

在松陵华丽的寓所中隐去踪迹。 深藏在白云的密林之中。 造物主已经安排好一切, 何必事先忧虑万事。 回去吧,回去吧。 与海中的鹤和山中的猿猴一同居住。

注释:

  • 削迹:隐去踪迹。
  • 松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地松树茂密的山陵。
  • 华寓:华丽的寓所。
  • 藏密:深藏。
  • 造物:指自然界或造物主。
  • 归去:回去。
  • 海鹤山猿:指自然界中的动物,象征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一切自然安排,无需过多忧虑,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削迹松陵华寓”和“藏密白云深处”两句,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信任和对人生事务的淡然态度。最后“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则强烈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 首句“削迹松陵华寓”:诗人选择在松陵的华丽寓所中隐去踪迹,表明其对世俗的疏离。
  • 次句“藏密白云深处”:进一步描绘隐居的深邃与幽静,白云深处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地。
  • 第三句“造物已安排”:诗人认为一切都是自然安排好的,无需人为干预。
  • 第四句“万事何须先虑”:强调顺应自然,不必为未来忧虑。
  • 最后两句“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诗人反复强调归去的愿望,希望能与自然界的动物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削迹”与“藏密”,“松陵”与“白云”。
  • 反复:“归去。归去。”增强了表达的情感强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法则的信任,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意象分析:

  • 松陵:象征隐居的地点。
  • 白云深处:象征超脱尘世的理想境地。
  • 海鹤山猿: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削迹松陵华寓”中的“削迹”是什么意思? A. 隐去踪迹 B. 削减财富 C. 削减责任
  2. 诗中“藏密白云深处”中的“藏密”是什么意思? A. 隐藏秘密 B. 深藏 C. 藏匿宝物
  3. 诗中“造物已安排”中的“造物”指的是什么? A. 造物主 B. 自然界 C. 人类
  4. 诗中“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与家人团聚 B. 与自然界的动物和谐共处 C. 回到故乡

答案:

  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倪瓒的《如梦令》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而倪瓒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自然法则的信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元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丘母太硕人臧氏挽诗二首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晓过丹阳县五首 清明雨寒八首 东园幽步见东山 晓登多稼亭三首 题吴梦与古乐府 初复即事 宿长乐县驿,驿皆用葵叶盖屋,状如棕叶云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髟字旁的字 重孙 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包 炼气 栀的繁体字怎么写?栀的繁体字书写详解 一鞭一条痕 晞觊 杀鸡吓猴 齲字旁的字 荒憬 韋字旁的字 毛笔王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及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技巧 日字加二笔常用字汇总_日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包含洄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瑶草奇花 鄐诜丹桂 米部首常用字汇总_米部首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