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1:31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晴时节的美丽画面:在竹林边的小亭子里,独自一人静静地行走,不需要其他人的陪伴。刚刚回暖的春天,柳枝还显得无精打采,微弱的阳光下,花影也不够清晰。经过一场春雨,幽静的小路上出现了许多欢快的新鸟在鸣叫。但我却缺少那一缕翠绿纱衣和红花的映衬,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怀念故园的寒食节。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杨万里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及故乡的热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时刻,怀念故乡的情景。寒食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美景的感悟。
杨万里的《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展现了一幅春日的幽静画面,既有自然的美,又有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描写了竹边台榭和水边亭,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漫步于春光中的宁静,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此时的柳条乍暖,却显得无精打采,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淡晴花影不分明,诗人似乎在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朦胧。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春雨过后的景象,幽径上欢快的新鸟鸣叫,生动地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对比中,诗人却感到缺失,缺少了翠纱与红花的映衬,表现了对故园的深切怀念。最后提到“寒食负先生”,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追忆,更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引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春天美好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此诗的作者是?
诗中“乍暖柳条无气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寒食负先生”提到的节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