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49
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
作者:张镃 〔宋代〕
湖滨初试暮春衣,
绿径钟残到寺迟。
二月梅花还傍竹,
一时游客总能诗。
横栏著砚争濡墨,
断石缘蒲静看池。
莫问邻亭是谁筑,
山园持酒本幽期。
在湖边,我初次穿上春天的衣服,
沿着绿意盎然的小径,听见寺中的钟声渐渐消逝。
二月的梅花依旧傍着竹林盛开,
此时在此游玩的游客们,个个都能吟诗作对。
横栏上放着砚台,争着沾墨写字,
在断石旁边的蒲草上安静地观赏池塘。
不要问那邻亭是谁建的,
这山园里举杯畅饮本是幽静的约定。
张镃,字子韶,号直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闻名。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及游玩感受,风格上与前辈相比更为细腻和婉约。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作者与友人游览安福寺之际,表达了与友共游的愉悦心情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这种游览诗在宋代文人中非常流行,代表了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
张镃的《杨伯时李子永潘茂洪同游安福寺诗》是一首描绘春日游览情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安宁。诗中描绘的意象如“湖滨”、“梅花”、“竹”等,均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富有生气。开篇“湖滨初试暮春衣”即表明了时节的转换,诗人以春日的着装作为切入点,细腻地渗透出春天的气息。
诗的第二联通过“绿径钟残到寺迟”描绘了诗人一路向寺庙走去的情景,在细致的描写中,时间的流逝感与游览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游玩时的氛围,尤其是“二月梅花还傍竹”,一方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游人对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诗中通过“横栏著砚争濡墨”,表现出游人间的文人气息,强调了文人雅士在自然中游玩时的文化活动。
最后两句“莫问邻亭是谁筑,山园持酒本幽期”则突出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自由和轻松,表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珍惜。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春日游览中的愉悦心情,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雅趣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二月梅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开始
B) 坚韧与高洁
C) 秋天的景色
D) 夏天的繁茂
诗的最后一句“山园持酒本幽期”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横栏著砚”中的“砚”指的是什么?
A) 画笔
B) 书法工具
C) 书籍
D) 墨水
答案:
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但张镃的诗更侧重于友人间的互动,而王维则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