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2:17
《最高楼 送秋》
作者:朱庸斋
秋尽日,篱落况黄昏。谁是荐秋人。
清辉玉臂非前夜,露丛烟草换萧辰。
带空持,愁再认旧腰身。
衣袂冷,隔年香未爇。
桑海变,有情天易缺。
灯款梦,镜生尘,泪飘不为邻墙笛。
雁来犹滞渡江云。
怎消他风定后,酒微醺。
秋天已尽,黄昏时分,篱笆旁更显得荒凉。谁是送秋之人呢?
清亮的月光映照着玉臂,并非前一夜的光辉,露水和烟草已替换了凄凉的时光。
心中愁苦,难以再次认出曾经的身影。
衣袂虽冷,过去的香气却未能再燃。
桑海已变,这样的情感让人难以承受。
灯下的梦,镜中积满尘埃,泪水飘洒不为邻家笛声。
大雁来时仍滞留于江云之上。
如何消解那风定后的情绪,微醺的酒又能如何?
朱庸斋,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志。他的作品常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富有哲理性。
《最高楼 送秋》创作于一个秋末的黄昏,诗人在此时刻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离别的愁苦。诗中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黄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开头的“秋尽日,篱落况黄昏”直接带入主题,篱落和黄昏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诗人设问“谁是荐秋人”,既自问又自答,反映出对过往的思考与追忆。
接下来的“清辉玉臂非前夜”,通过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愁再认旧腰身”则表现出对逝去青春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细腻,情感的表达也十分真挚,如“泪飘不为邻墙笛”更是将孤独感推向极致。
最后的“怎消他风定后,酒微醺”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无助,尽管微醺,却无法消解心中的忧愁。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离去的感伤,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象征。
诗中“秋尽日”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结束
B. 春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谁是荐秋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秋天的喜爱
B. 对离别的惆怅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清辉”指什么?
A. 太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火光
这些作品与朱庸斋的《最高楼 送秋》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风格与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