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5:14
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在青山之下整理着乌纱帽,归来的大雁横穿秋空,游子心中充满对家的思念。翠绿的袖子轻轻招手,金杯和酒一一错落,玉手拨动着琵琶。人渐渐老去,西风吹来白发,明天的黄花也让蝴蝶感到忧愁。回首天际,斜阳映照,几只寒鸦点缀着这一片天空。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文化繁荣时期。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感悟,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
《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对青山的描绘,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乌纱帽象征着官场的荣耀与责任,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随着诗句的发展,归雁、秋风、倦客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乡情绪。
接下来的描写中,翠袖、金杯、琵琶等细节描绘了人际交往中的温情与欢愉,但随之而来的“人老去西风白发”则带出了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此对比,展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回首天涯的意象,伴随着斜阳和寒鸦,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思乡之情的升华。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故乡的思考,情感真挚且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乌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官帽
C. 衣袖
“倦客”在诗中指的是谁?
A. 游子
B. 老人
C. 诗人自己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