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2
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岩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一位云游的僧人在山中挖井,井水清冷而碧绿,流淌在院子的中央。
更何况这是从岩石的缝隙中流出的水,正好可以用来装入石瓶中。
旁边的痕迹终究被青苔覆盖,井水的圆形倒影就像清澈的星星。
在这不同的夜晚,天上的龙也藏身于此,应该会听到关于叶子的传说。
曹松,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喜爱。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观山寺僧穿井》创作于诗人游览某座山寺时,受到僧人井水的启发,借由井水的清澈来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写井水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寺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描绘了云游僧人挖井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井水的描绘,展现出自然之美,尤其是“寒碧”的形象,给人一种清新、悠远的感觉。
“况是分岩眼,同来下石瓶”这一句,通过岩石缝隙流出的水与石瓶相结合,表现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和谐。接下来的“旁痕终变藓”,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显示出一种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则引入了神秘的元素,通过“天龙蛰”的意象,暗示了自然与超自然的交融,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梦幻的色彩。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更在情感上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山寺、井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追求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珍视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诗中“寒碧”指的是什么?
A. 井水
B. 天空
C. 山石
答案:A
“旁痕终变藓”中的“旁痕”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痕迹
B. 人来往后的痕迹
C. 水流的痕迹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天龙蛰”象征着什么?
A. 宁静
B. 神秘
C. 忍耐
答案:B
《观山寺僧穿井》与王维的《鹿柴》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鹿柴》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宁静的内心感受,而《观山寺僧穿井》则通过井水的描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