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

时间: 2025-04-26 04:24:00

诗句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0

原文展示: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 杨基 〔明代〕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白话文翻译: 春天里,无论何处都能听到黄鹂的鸣叫,它们特别喜欢在垂柳下有意地啼唱。 人们站在晚风中,手持扇子,马儿靠近春水,似乎在珍惜着马鞍下的障泥。 随着歌声的节拍,人们踏着舞步,节奏急促,旋转的身体与音乐的节拍同步。 遥想故乡的山中游乐之地,十年前的题字已被紫苔覆盖。

注释:

  • 黄鹂:一种鸟,以其鸣声悦耳著称。
  • 垂杨:垂柳,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 便面:扇子,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随身物品。
  • 障泥:马鞍下的垫子,用来保护马背。
  • 踏歌:边走边唱,古代的一种娱乐方式。
  • 旋舞:旋转的舞蹈。
  • 紫苔:紫色的苔藓,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诗词背景: 杨基是明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山西时寄给友人王允原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黄鹂”、“垂杨”、“春水”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图景,而“遥想故山行乐地”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明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花时无处不黄鹂”,以黄鹂的鸣叫声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 第二句“偏到垂杨着意啼”,通过“着意啼”赋予黄鹂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第三句“人立晚风携便面”,描绘了人们在晚风中的闲适姿态。
  • 第四句“马临春水惜障泥”,通过马儿的动作,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第五句“踏歌趁拍催腔急”,描绘了人们随着歌声起舞的热闹场面。
  • 第六句“旋舞回身应节齐”,通过“应节齐”强调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
  • 第七句“遥想故山行乐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第八句“紫苔侵遍十年题”,通过“紫苔侵遍”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偏到垂杨着意啼”中的“着意啼”,赋予黄鹂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中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垂杨:代表春天的景色,寓意生机勃勃。
  • 春水:象征春天的清新和活力。
  • 紫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A

  2. “紫苔侵遍十年题”中的“紫苔”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与杨基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诗词对比:

  • 杨基的《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但杨基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杨基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歌。
  • 《杨基诗集》:收录了杨基的所有诗作,是研究杨基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 秋思 少年游·上苑莺调舌 少年游 少年游五首 其四 少年游 宫词,拟小山 少年游 游兴减尽,清明闭门,是又一境也 少年游 庚寅十二月廿八日立春作 少年游 其四 少年游五首 其五 少年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包含愚的词语有哪些 互折 疮痍弥目 寻根问底 乛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包含冯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指腹割衿 马舞之灾 包含狗的成语 不得而知 只手擎天 立字旁的字 投袂荷戈 订庚 雪牖萤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