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17:39
我身如浮萍,江湖久浪迹。
我心如定僧,溪山自耽寂。
颇闻蒲涧境,幽僻似畴昔。
劳劳尘网牵,数载靳登陟。
挈伴偶然至,踏遍苔藓碧。
古木荒烟屯,悬泉皓雪积。
诸峰淡欲无,万籁暗犹激。
孤鹤飘然来,对我如旧识。
仙草不留根,灵风回绝壁。
石纹延远绿,松阴翳微黑。
不知藤萝中,云散满山白。
徙倚神忽超,吟啸机渐息。
安得从安期,乞我万古宅。
我就像一片浮萍,漂泊在江湖之间已久;
我的心却如同一位静坐的僧人,沉醉于溪山的寂静。
听说蒲涧的景色,幽静得如同往昔。
尘世的网牵扯着我,数年来我来来往往。
偶然和朋友相聚,踏遍了青苔和碧草。
古老的树木在荒烟中聚集,悬挂的泉水如白雪般积聚。
群峰淡淡的似乎无边无际,万物的声音在黑暗中暗自激荡。
孤鹤轻轻飞来,对我宛如旧知。
仙草没有根基,灵风在绝壁上回旋。
石纹延伸向远方的绿色,松树的阴影微微呈黑色。
不知在藤萝之间,云雾散落满山的白色。
我倚靠在这里,神思恍惚,吟咏渐渐止息。
我愿如何才能像安期一样,求得一个万古的居所。
黄玉衡,清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作品以情景交融著称。
《蒲涧寺》写于诗人游历蒲涧寺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蒲涧寺》是黄玉衡在游览蒲涧寺时的心灵写照,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开篇即以浮萍与定僧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身处漂泊不定的生活中,却渴望内心的平静。
接着,诗人描写了蒲涧的幽静,强调了与往昔的联系,似乎在引导读者回忆起那份简单而纯粹的生活。通过“劳劳尘网牵”的意象,诗人深刻揭示了现代生活的桎梏,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之后,诗人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古木、悬泉、孤鹤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气息。诗中的“对我如旧识”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大自然是诗人的老朋友,让他在困扰中找到了慰藉。
最后,诗人以“安得从安期,乞我万古宅”结束,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俗世的超脱与对精神家园的渴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还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丰富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及内心深处的追求。
诗中“我身如浮萍”所比喻的是什么?
A. 自由
B. 漂泊不定
C. 安静
诗中提到的“安期”是指?
A. 一位隐士
B. 一种植物
C. 一处山水
诗中的“孤鹤飘然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忧伤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黄玉衡的《蒲涧寺》更强调对自然的沉醉与心灵的归宿,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首诗都反映了清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却在情感表达和意象呈现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