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54:14
山中逢老人
作者: 胡仲弓 〔宋代〕
头白不知今几龄,
儿时犹及见升平。
可怜野老无知识,
却认钱塘是汴京。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多少岁了,回想起儿时仍能见到繁荣的景象。令人心疼的是这位乡下老人没有知识,却把钱塘(即钱塘江)误认为是汴京(即汴梁,今天的开封)。
胡仲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风俗,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大概创作于诗人游山玩水时,碰见一位年迈的乡村老人,老人对社会变迁的无知和对国家繁荣的怀念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山中逢老人》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老人对于自己年岁无知的状态,反映了年龄带来的失落感,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在写作时,借助“儿时犹及见升平”的回忆,表现出对昔日繁荣的怀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可怜野老无知识,却认钱塘是汴京”一联,既展示了老人对历史的无知,也隐含了对社会教育的忧虑。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老人的孤独和无奈,更是对社会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诗人在短短的几句中,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乡村老人的描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老人的同情,反映出对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忧虑。
诗中提到的“汴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开封
D. 杭州
诗中老人对自己年纪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自豪
B. 无知
C. 愤怒
D. 幸福
诗中“可怜野老无知识”反映了什么?
A. 老人的智慧
B. 社会教育的缺失
C. 经济繁荣
D. 自然景观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