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8:23
古塞曲
释惠崇 〔宋代〕
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五月无青草,滂沱流断冰。
胡儿昧形胜,汉骑恣凭陵。
出号朔风起,受降沙垒崩。
楼烦已纳款,天意口威稜。
归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称。
边疆的烽火长久不息,戍楼的鼓声时常传来。
五月时节却没有青草,滂沱大雨使得冰雪纷纷融化。
胡人的孩子们在战斗中迷失了形态,汉朝的骑兵肆意侵犯。
号角声中北风呼啸,降敌的沙土堆积崩溃。
楼烦地区已经接受了朝贡,天意使得威严更加显赫。
归来时佩戴封侯的印章,喧闹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惠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豪放,常以边塞题材为主,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创作背景:
《古塞曲》创作于边疆动荡时期,时值北方民族入侵,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古塞曲》通过描绘边疆的战火与紧张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诗的开头以“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边境的紧迫感,烽火与鼓声交织,形成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五月无青草”,意指战乱之下,春天的生机被毁灭,象征着战争对生命的摧残。随后,诗人描绘了胡儿迷失与汉骑肆意的对比,突显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和无辜者的遭遇。“出号朔风起,受降沙垒崩”,则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
最后两句“楼烦已纳款,天意口威稜”与“归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称”则透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胜利的期望,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荣耀与痛苦的反思。整首诗用词凝练,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深思,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疆战争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自然的破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胡人
C. 满族
诗的开头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紧迫感
C. 平静
“归佩封侯印”中的“封侯印”象征什么?
A. 荣誉与地位
B. 失败与失落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