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7:5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52:49
鲁仲连
作者: 徐钧 〔宋代〕
布衣不肯帝强秦,
天下皆闻高士名。
何事劝降轻守节,
一书飞矢入聊城。
鲁仲连身为布衣,坚决不愿屈服于强大的秦帝国,
他的高尚名声在天下间广为流传。
为何要劝降,轻易放弃节操呢?
一封书信如飞箭一般,射入了聊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鲁仲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侠士,坚守正义,拒绝投降于强权。此诗提及的“飞矢入聊城”象征着迅速而坚定的决策,表现出鲁仲连的果敢与高洁。
作者介绍: 徐钧,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以鲁仲连的事迹为引,表达了对忠诚与节操的坚守。
本诗通过鲁仲连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崇敬。开篇以“布衣不肯帝强秦”引入,表现出鲁仲连身为平民却不屈从于强权的决心,展现出一种高尚的气节。接着“天下皆闻高士名”则突显了鲁仲连的名声和影响力,显示出即使是平民也能拥有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何事劝降轻守节”中的“劝降”二字,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诗人质疑那些轻易放弃节操的人,反映出对忠贞不屈的强烈向往。最后一句“一书飞矢入聊城”,则以飞箭般的书信比喻鲁仲连的决意,传达出迅速而果断的态度,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激昂慷慨,展现了诗人对于忠义精神的赞美与向往,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出对忠贞不屈、坚守节操的赞美,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屈服于强权,保持高尚的品德与信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鲁仲连拒绝投降于哪一个国家?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劝降”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钧的《鲁仲连》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忠贞的精神,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