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59
生曾辞宝位,死却要金棺。
达士发冷笑,痴人被热瞒。
生时曾经抛弃了荣华富贵,死后却依然需要金棺埋葬。
那些达观的人对此冷笑,而那些痴迷于世俗的人却被虚假的热闹所迷惑。
诗中提到的“达士”与“痴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两种人生观的碰撞。达士通常指那些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安宁的人,而痴人则是指追求名利、沉迷于物质世界的人。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崧,号月溪,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常常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生死、物质与精神的反思,表达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
《四月八日三绝》是一首哲理诗,诗人通过对生死的思考,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在生前,诗人选择放弃了宝贵的地位,追求一种更高尚的生活态度;而在死后,金棺的象征则提醒人们即使在死后也难以摆脱对物质的追求。这种矛盾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达士”与“痴人”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不同选择。达士的冷笑代表着对世俗的无所谓,而痴人的热闹则显示出对现实的无知和迷惑。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思考生死的意义,也让人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给人一种强烈的思考和启示。诗中有对生死的哲理探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给予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达士”指的是:
A. 沉迷于名利的人
B. 追求内心安宁的人
C. 富有的人
答案:B
诗中的“金棺”象征着:
A. 权力
B. 物质追求
C. 精神追求
答案:B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忧虑重重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克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慨。两首诗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