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8: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8:27:24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
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我迁居到了村庄,树木和阙楼可以看到城隍庙。
虽然云水的景色美得像画一样,但我对恩情和私情却始终不能忘怀。
猿猴的涎水滴在鹤的衣襟上,麈尾轻轻拂过僧人的床。
我被抛弃,跟随樵夫和牧人,如何才能报答稻米和粮食的恩情呢?
此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提到的“城隍”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城隍常被视为保护地方的神灵。诗中提到的猿猴和鹤,也常常用来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李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自然和人文结合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迁村居二首》创作于李洞迁居之后,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思考。此时,李洞可能经历了人生的变故,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恩情的感激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迁居后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旧情的眷恋。开篇就以“移居入村宇”引入,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通过“树阙见城隍”的描写,建立起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诗中提到的“云水虽堪画”,让人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但接着又强调“恩私不可忘”,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猿猴与鹤的互动,表现出自然生活的细腻和生动。最后一句“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依靠的思考与无奈,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与对生活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在新环境中的感慨与对旧情的怀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流露出对恩情的感激与生活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城隍”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于“云水”的态度是?
诗中“弃逐随樵牧”表达了什么情感?
李洞与王维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但李洞的诗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更为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