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1:18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在尘世的喧嚣与宁静中,大家都期待着今晚的明月。
一年只有这一次,我常常担心会有云彩遮挡。
露水洗净了微尘,光辉滋润了万物,让它们显得清晰。
高声吟唱正是好时光,但心中却又感到惆怅,月亮逐渐西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古人常在此时赏月、吟诗,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正值月圆之时,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无法团圆的惆怅。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团圆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尘里兼尘外”引入,说明人们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矛盾心理。接着提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诗人对云彩遮月的担忧,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思考。第三句“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月光的洁净与清新,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朗朗吟唱的愉悦与月亮渐渐西沉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短暂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中秋节的主题——团圆与思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展现了人对团圆的期盼与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惆怅,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刘得仁
C. 杜甫
诗中提到“长恐有云生”,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担心云彩遮挡明月
B. 期待云彩的出现
C. 赞美云彩的美丽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中的“光”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月光
C. 星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与本诗中的月光意象相似,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本诗则融合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人生无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