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3:51
散漫藤萝外,飘然猿鹤情。
云山如有旧,草木半无名。
隔竹寺幡出,前村砧杵鸣。
乾坤清绝地,犹觉是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的自然环境,藤萝散乱地垂挂在外,猿猴与仙鹤在这里自在地徘徊。云山仿佛与我有着旧日的情缘,而周围的草木大多不知名。隔着竹子,可以看到寺庙的幡旗飘动,前面的村庄中,锤子的敲击声和杵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即使身处如此清幽的天地,我内心依然感受到一种升平宁静的氛围。
冯时行,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冯时行在当时文人中,以其独特的自然情怀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诗创作于冯时行游玩东郊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渴望逃避喧嚣,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升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东郊时的独特感受。开篇描绘藤萝的散漫与猿鹤的悠然,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云山如有旧”一句,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仿佛这些自然景物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草木“半无名”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谦卑和敬畏,强调了自然之美在于其本质,而非人类的识别。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隔竹寺庙的幡旗和前村的生活声音,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最后,诗人以“犹觉是升平”总结,表达了尽管身处宁静之地,但心中依然怀有对社会安宁的渴望与祝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歌颂,更是对人类社会和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升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身心归于自然”的理想状态。
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洒脱
B. 忧伤与孤独
C. 战争与冲突
“草木半无名”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对自然的无知
B. 诗人对自然的谦逊
C. 诗人对人类的蔑视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升平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失望
苏轼《题西林壁》与冯时行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冯时行则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