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33
原文展示
唱罢望瀛洲。声气相求。狂涛几度撼閒鸥。留得馀生看好景,此意悠悠。烟雾眼中收。愿共抬头。秋阳皎皎豁吟眸。佳客正思悬榻待,何日来游。
白话文翻译
唱完歌,望着那遥远的瀛洲,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狂涛几度冲击着闲游的海鸥,留得余生来欣赏这美好的景色,这种心情真是悠然自得。雾霭在眼前消散,愿意和你一起仰望天空。秋阳明亮,照亮了我的眼睛。亲爱的朋友,此时正在思念着你,何时能来一起游玩呢?
注释
- 瀛洲:传说中的一个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狂涛:指猛烈的海浪,传达出大自然的壮丽。
- 闲鸥:指悠闲自在的海鸥,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悠悠:形容心情的悠闲自在。
- 皎皎:形容明亮、清澈的样子。
- 悬榻:指悬挂的座椅,象征着等待与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7-1980)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教育家。他的诗风受传统诗词影响,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浪淘沙》写于龙榆生任教于日本京都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的“唱罢望瀛洲”,不仅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地,也引出了一幅宽广的自然画面。诗中的“狂涛”和“闲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狂涛代表着自然的力量,而闲鸥则象征着宁静与自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留得余生看好景,此意悠悠”,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这种悠闲自得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仿佛在说,尽管生活中有波折,但依然要心怀美好,享受当下。
“愿共抬头”一句更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切期盼,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最后的“何日来游”则是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深具韵味,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唱罢望瀛洲:唱完歌,眼望那遥远的理想之地,表明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 声气相求:声音在空中回荡,意指人与自然的交流。
- 狂涛几度撼閒鸥:狂涛多次冲击着悠闲的海鸥,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 留得馀生看好景,此意悠悠:余生有幸欣赏好景,心情悠然自得。
- 烟雾眼中收:烟雾在眼前消散,象征着烦恼的消逝。
- 愿共抬头:希望与友人一起仰望天空,分享生活的美好。
- 秋阳皎皎豁吟眸:秋天的阳光明亮,照亮了诗人的视线,心中充满了诗意。
- 佳客正思悬榻待,何日来游:亲爱的朋友在思念着,期待着与其相聚游玩。
修辞手法
- 对比:狂涛与闲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
- 意象:瀛洲、狂涛、闲鸥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洲:象征理想与美好,反映了诗人的追求。
- 狂涛: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挑战。
- 闲鸥:象征平和与自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美好
- B. 现实与困境
- C. 忧愁与痛苦
-
“狂涛几度撼閒鸥”中的“闲鸥”代表什么?
- A. 自由与宁静
- B. 繁忙与喧嚣
- C. 忧虑与苦恼
-
诗中最后一句“何日来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无奈
-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A. 理想与美好
- A. 自由与宁静
-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浪淘沙》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登高》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而《浪淘沙》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期盼。
参考资料
- 《中国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龙榆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