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08
忆江南·敬挽龙榆生先生
作者: 张珍怀 〔近代〕
图授砚,薪火继归安。
腻柳豪苏合一手,
依声校律有遗编。
凄怆劫灰寒。
这首诗表达了对龙榆生先生的追思与敬仰。首先提到他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承载着一代人的智慧与知识;接着描绘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手中所作的作品堪比腻柳与豪苏;最后,诗人感慨其早逝带来的悲痛,仿佛一场劫难使得世间失去了光彩。
张珍怀,近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歌风格闻名,擅长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作品常流露出对前辈的敬仰与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龙榆生先生去世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师长的悼念和对其遗留文化的珍视,反映了时代变迁中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
《忆江南·敬挽龙榆生先生》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哀思的悼诗。诗人在开头以“图授砚”作为引子,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重任。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龙榆生先生在文化教育方面贡献的认可,也暗示了他所留下的深厚学识将继续滋养后人。
接下来的“腻柳豪苏合一手”,不仅赞美了龙榆生的艺术成就,还通过历史典故与名家相提并论,展示了他在书法和艺术上的卓越地位。此句的意象虽简,却极富层次感,既是对个人技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盼。
最后一句“凄怆劫灰寒”,则是情感的高潮部分,诗人用“凄怆”描绘了对老师离世的深切悲痛,仿佛世间的温暖都随之消逝。整体来看,诗中融合了对师长的怀念与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使得整首诗在哀伤中透出希望的光芒,深刻而动人。
整首诗通过对龙榆生的追思,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痛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腻柳”、“豪苏”分别指代什么?
“薪火继归安”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凄怆劫灰寒”中的“寒”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