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2: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21:53
菩萨蛮
袁去华
西风送雨鸣庭树。
嫩寒先到孤眠处。
愁极梦频惊。
马嘶天渐明。
千林枫叶赤。
寒事催刀尺。
树杪又斜阳。
迢迢归路长。
西风送来细雨,庭院中的树木发出声音。
寒意渐浓,先在孤独的梦中袭来。
愁苦到极点,常常在梦中惊醒。
马嘶声中,天色渐渐明亮。
千林的枫叶已染成了红色。
寒冷的事情催促着刀尺的到来。
树梢上又洒下了斜阳。
漫长的归路,遥遥无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确的典故引用,但“西风送雨”与“千林枫叶赤”常常出现在描写秋天的诗句中,反映了秋天萧瑟的意象。
作者介绍
袁去华,字廷芳,号瓯山,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秋天、寒冬为背景,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或是在思乡或是感慨人生,借用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
《菩萨蛮》以秋冬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两句“西风送雨鸣庭树”和“嫩寒先到孤眠处”描绘了秋风送来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是秋天的脚步在悄然逼近。接下来的“愁极梦频惊”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梦中频繁惊醒,显得格外无奈和孤独。
“马嘶天渐明”暗示了黎明的到来,但马的嘶鸣也象征着归途的开始,似乎在提醒诗人要面对现实中漫长的归路。之后的“千林枫叶赤”,让人想象到秋天的绚烂与凋零,枫叶的红色不仅是自然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迢迢归路长”结束,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感。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了一种秋冬交替时的深邃与孤独,非常值得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生命、归属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找寻自身的情感寄托,展现了深刻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愁极梦频惊”中的“梦频惊”意指什么?
A. 昏昏欲睡
B. 常常惊醒
C. 甜美的梦
D. 无法入睡
诗中提到的“千林枫叶赤”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