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追呼行》

时间: 2025-05-21 08:30:20

诗句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余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30:20

原文展示

追呼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余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白话文翻译

去年米价低,家中得以赐粟,官仓却没有剩下多少。
用青钱换得赐予,往日的创伤如今得到补救。
今年夏季干旱,秋水又丰盈,江淮之间的谷物千里奔腾。
不应该指望远处的水源来解近处的渴望,空荡的仓库四壁无声,连雀鸟都不鸣叫。
听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两者之间并不相互伤害,而是可以相互帮助。
十年积蓄的财富在一朝之间用尽,惊涛拍打山岩,风动大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米贱:指米价低廉。
  • 家赐粟:家中得到赐予的粮食。
  • 青钱:指用青色的货币(古时青钱是铜钱)来换取粮食。
  • 剜疮:形容过去的伤痛。
  • 补肉:意指改变现状,治愈伤痛。
  • 空仓四壁:比喻家中空无一物。
  • 雀不鸣:形容环境寂静,连鸟儿都没有发声。
  • 为政不为费: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
  • 十年敛积:十年积累的财富。

典故解析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古时是重要的农耕区域,代表丰收的希望。
  • 惊涛破山:比喻自然的力量,象征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仲明,号潜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中期,活动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民生,传达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追呼行》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生困境,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尤其是在粮食管理与民众生计方面。

诗歌鉴赏

《追呼行》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体现了陈师道对当时民生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粮食状况,揭示了社会的困境:米价的贱与官仓的空虚反映出粮食分配的不公。诗人以“青钱”来换取“赐粟”,暗含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批判,指出昔日的创伤如今依然未愈。接着,诗人描绘了江淮地区的自然情况,表现出丰盈的水源与粮食的流转,但又提出了“远水救近渴”的质疑,分析了治理与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

后半部分则强调了对于治理的思考,指出管理国家不在乎花费,而是要注重实质的帮助与支持。最后,诗人用“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表达了对财富管理的警惕,暗示着一朝一夕之间的变故可能导致巨大的社会动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展现了其关怀民生的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米贱家赐粟:去年米价低,家中得以得到粮食。
  • 百万官仓不余掬:官仓中却没有剩下多少。
  • 青钱随赐费追呼:用青钱换取粮食,反映了人们的需求。
  • 昔日剜疮今补肉:往日的创伤今天得到填补。
  • 今年夏旱秋水生:今年夏天干旱,秋天雨水丰盈。
  • 江淮转粟千里行:江淮地区的粮食在千里之间流动。
  • 不应远水救近渴:不应依赖远方的水源来解决近处的困境。
  • 空仓四壁雀不鸣:空荡的仓库,连鸟儿都不叫。
  • 似闻为政不为费:听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
  • 两不相伤两相济:两者之间并不相互伤害,而是可以互相帮助。
  • 十年敛积用一朝:十年的积蓄在一朝之间用尽。
  • 惊涛破山风动地:巨大的变化与动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去年米贱”与“百万官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的问题。
  • 比喻:如“惊涛破山”,形象化地表达自然的力量与社会动荡。
  •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气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关注民生与治理,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应考虑实际情况与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民生与经济。
  • 青钱:象征财富与交易。
  • 江淮:象征自然与丰收。
  • :象征环境的宁静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去年米贱”,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粮食充足
    B. 粮食短缺
    C. 米价高昂
    答案:B

  2. 诗句“空仓四壁雀不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寂静和困境
    C. 丰收的希望
    答案:B

  3. “似闻为政不为费”中“为费”的意思是什么?
    A. 处理费用
    B. 关注花费
    C. 施政的成本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民生,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社会底层的生活困境。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追呼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民生,后者则偏向豪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宋代诗词的风格与主题。

相关查询

饮吴之才家 瞻彼南山诗 其四 呈张子贱 和懋贤闻道矩小轩置酒助以酒果副之以诗 二十七日邀子骏尧夫赏西街诸花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乐轩 梅圣俞挽歌二首 秋夕不寐呈谏长乐道龙图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榷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兀字旁的字 万世流芳 生字旁的字 儿女成行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饶舌调唇 盛衰荣辱 懦庸 渴而穿井 見字旁的字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不煞 恶幛 音字旁的字 怪诞不经 问寒问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