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3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31:32
重过露筋祠作
作者: 孔继鑅 〔清代〕
二载灵祠百往过,苔墙袅袅旧垂萝。
满川霜色风裳冷,万木秋声水殿多。
隔县烟波闻野哭,穷湖门巷自渔歌。
劳人短鬓今逾白,兵气南天近若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再次访问灵祠的情景,经过两年的时光,灵祠依然在,苔藓覆盖的墙面上垂挂着旧藤萝。满河的霜色使得风显得格外寒冷,四周万木的秋声与水边的殿宇交相辉映。隔着县城的烟波,似乎能听到野外的哭声,而在湖边的小巷中,渔夫们的歌声传来。辛勤劳作的人们,短短的鬓发已然白了,南天的兵气又近在咫尺,难道未来将会如何呢?
孔继鑅(1644年—1712年),字子璇,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和词。他的诗风深受唐诗影响,重视情景交融,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关切。
该诗写于孔继鑅重游露筋祠之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与人间离别的思考,情感深沉。
此诗以灵祠为切入点,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开头的“二载灵祠百往过”引入,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往返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突出。苔藓和藤萝的描写,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对往昔的怀念。接下来的“满川霜色风裳冷”,则通过霜色和寒风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隔县烟波闻野哭”与“穷湖门巷自渔歌”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在安静与喧嚣中对生活的观察。最后两句提到了“劳人短鬓今逾白”,表现出时间对人们的无情影响,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充满了思索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灵祠”是用来干什么的?
“满川霜色风裳冷”中的“霜色”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劳人短鬓今逾白”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