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41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
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
这首诗描绘了溪水的清澈和松树的幽静,雨滴在松树上轻轻落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谁能想到这块古老的石头上,却没有世人的痕迹,显得非常纯粹。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曾任给事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尤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清净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氛围。首句“净与溪色连”描绘出溪水清澈的景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幽宜松雨滴”则通过描写雨滴落在松树上的情景,增强了诗的幽静感,仿佛可以听到雨滴轻落的声音。第二句“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则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古老的石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却未曾被世俗的喧嚣所污染,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自然的纯粹和人心的复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的“净”字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幽宜松雨滴”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不染世人迹”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钱起的《蓝田溪杂咏》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