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0:52
扬州慢 题红籁山庄
作者:王理孚 〔近代〕
山比屏高,屋如舟小,我来占尽秋光。
把钟声塔影,收拾付幽窗。
湖上红楼尘扑面,寻诗宜此,只怕昏黄。
忽如潮愁起无端,百感茫茫。
江山犹昔,怅而今到处斜阳。
听霜杵鲸铿,风铃燕语,似诉兴亡。
看到旧题坏壁,倍难忘宾主沧桑。
望美人隔水溯洄,露白葭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山高得如屏风,房子小得像船。我趁着这美好的秋光,尽情享受。钟声与塔影在窗前交织,仿佛收拢了这一切美好。湖面上红色的楼阁,尘埃扑面而来,寻找诗意的地方,唯恐天色渐暗。忽然愁绪如潮水般袭来,感慨万千。往日的江山依旧,如今却只见斜阳。听那霜杵的声响,似鲸鱼的低鸣,风铃和燕子的呢喃,仿佛在诉说着兴亡的故事。看到旧时的题字在破败的墙壁上,倍感难忘,宾主之间的沧桑岁月。远望美人,隔着水面追溯往昔,露水在白色的芦苇上闪烁,苍翠欲滴。
作者介绍
王理孚,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红籁山庄时,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扬州慢 题红籁山庄》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开头的“山比屏高,屋如舟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如画的秋天,山高屋矮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层次感。接下来的钟声与塔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恰如诗人内心的沉思。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由外在景物转向内心感受,愁绪如潮水般袭来,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尤其是“江山犹昔,怅而今到处斜阳”,更是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往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如今只剩斜阳之下的孤寂。
诗的末尾,诗人对美人的描绘以及对旧题的回忆,呈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对人事沧桑的无尽感慨。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更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意象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山比屏高”通过比喻强调山的高大;“屋如舟小”则通过对比突显了房子的渺小。此外,诗中意象的丰富性使得整首诗显得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深刻的思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山比屏高”是用来描绘什么?
A. 山的高大
B. 房子的渺小
C. 水的清澈
D. 风的柔和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江山犹昔,怅而今到处斜阳”,表达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
“风铃燕语,似诉兴亡”中,风铃和燕子象征着历史的兴衰。(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