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7:40
登大峪雕窠寺
作者: 葛士达 〔清代〕
下骑还登百尺楼,烟云万象豁清眸。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岩廊瞰涧流。
怪石当阶惊卧虎,长松蔽日隐蟠虬。
诗人到此应殊少,壁上曾无一字留。
诗人骑马下山后再登上高楼,眼前的烟云万象让他的视野豁然开朗。空窗嵌在山间,透出山隙,曲折的岩石走廊俯瞰着流淌的山涧。奇怪的石头在阶前,仿佛惊起沉睡的老虎,苍劲的松树遮住了阳光,隐匿了蟠绕的龙。诗人来到这里,应该是很少有人到过,这里墙上竟然没有一个字迹留下。
作者介绍:
葛士达,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登大峪雕窠寺》是诗人在游历中,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对人迹罕至之地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大峪雕窠寺周围的山水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崇敬与感慨。开篇“下骑还登百尺楼”,诗人以骑马上下的动作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他在高处俯瞰风景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中提到了“烟云万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还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多样。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岩廊瞰涧流”描绘了山间窗户与曲折走廊的独特景致,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而“怪石当阶惊卧虎,长松蔽日隐蟠虬”则通过奇石与长松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神秘与力量,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的威严与不可侵犯。
最后一句“壁上曾无一字留”则是诗歌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此地人迹罕至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自然与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葛士达独特的诗歌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线,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孤独与人迹罕至之地的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思和灵魂的自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下骑还登百尺楼”中的“百尺楼”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怪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