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焦山观音岩晚望用宋人赵冰壶韵》

时间: 2025-07-27 10:39:17

诗句

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

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

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磴引青猿。

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39:17

原文展示:

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
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
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磴引青猿。
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读着《冰壶秋月》的诗句仍然在心中回荡,虚亭中人静坐,水面与云朦胧昏暗。沙滩上,一只孤雁在芦苇丛中消失,江面上千山万峰在落日中渐渐隐没。深林中扫落的树叶中偶见白足动物,扶着藤蔓走过险峻的石阶,青猿在一旁引导。茫茫的视野中,只能目送江水向东流去,千古以来的潺湲水声在石根边轻轻荡漾。

注释:

  • :轻轻触摸、抚摸。
  • 冰壶:指古诗《冰壶秋月》,以此引入诗的情感。
  • 虚亭:空旷的亭子,象征着清静与空灵。
  • 沙头一雁:指沙滩上的一只孤雁,表现孤独感。
  • 千峰:指江面上无数的山峰,形象地描绘景象。
  • 扫叶深林:指在深林中扫落的树叶,可能暗示秋天。
  • 白足:指一种动物,可能是白色的脚。
  • 扶藤危磴:形容走在陡峭的台阶上,扶住藤蔓以保持平衡。
  • 茫茫目送:形容视野开阔,目送江水流去。

典故解析:

  • 冰壶秋月: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秋夕》,象征着清冷与孤寂的意境,常被后人引用。
  • 潺湲:形容水流轻缓而有声,非常适合描绘江河的流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闵华,清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
  •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游历焦山观音岩时,心中感慨自然之美与人生孤寂,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细腻的日常生活入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诗人以“扪读冰壶句尚存”引出对古诗的回忆,展现出一种对古人诗句的敬仰与思考。接着描绘了宁静的环境,虚亭中人坐,水云交融,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而沙头上的孤雁,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角从个体的孤独拓展到自然的宏大,千峰落日的壮丽景观,展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之后,诗人描绘了深林中的景象,扫落的叶子、白足动物的出现,传达出生命的纷繁与脆弱。最后,诗人以“茫茫目送东流去”结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以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扪读冰壶句尚存”:轻轻触摸、阅读《冰壶秋月》的诗句,依然萦绕在心间。
    2. “虚亭人坐水云昏”:在空亭中,人与水、云融为一体,昏暗而宁静。
    3. “沙头一雁丛芦没”:沙滩上,一只雁在芦苇丛中消失,传达孤独感。
    4. “江上千峰落日吞”:江面上千山在落日的映照下逐渐隐没,表现时光流逝。
    5. “扫叶深林逢白足”:在深林中扫落的叶子,偶然见到白足动物,象征生命的脆弱。
    6. “扶藤危磴引青猿”:在陡峭的台阶上扶着藤蔓,青猿引路,表现自然的野性。
    7. “茫茫目送东流去”:视野中目送江水向东流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8. “终古潺湲漱石根”:千古以来的潺湲声在石根边轻轻荡漾,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孤独与思考。
    • 拟人:江水的流动仿佛有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扶藤危磴引青猿”与“扫叶深林逢白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冰壶:象征着清冷与孤寂。
  • 虚亭:代表宁静的环境,反映内心的清净。
  • 孤雁:象征孤独与自由。
  • 千峰:代表广阔且壮丽的自然景观。
  • 白足动物:隐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青猿:象征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
  • 江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壶”指的是哪个诗人的作品?

    • A. 王安石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茫茫目送东流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爱情的渴望
  3. 诗中“扶藤危磴引青猿”中的“青猿”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孤独
    • C. 生机
    • D. 哀伤

答案:

  1. A. 王安石
  2.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C. 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秋夕》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1. 王安石《秋夕》:同样表达孤独与秋天的萧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2. 陶渊明《饮酒》:与闵华的作品相比,更加突出人对自然的归属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三 浣溪沙 浣溪沙·寄瀛洲书画院李凌云先生 浣溪沙(次韵昌甫)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六 秋寄 浣溪沙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浣溪沙(送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攘为己有 鸟字旁的字 花样翻新 瞟闪 多心伤感 蛇行鼠步 竛竮 韋字旁的字 包含俎的词语有哪些 盈盈秋水 倒八字的字 舟字旁的字 羊肠小道 包含脐的词语有哪些 彡姐 白往黑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