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3:06
原文展示:
畲田词 王禹偁 〔宋代〕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耕种完毕后,又去南山继续耕作,大家互相帮助,用刀耕作,哪里会有偏私呢?希望人间都能像我们这样勤劳,那么整个四海之内,荒田也会减少许多。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有“王右丞”之称。此诗反映了农民的勤劳和互助精神,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禹偁观察农民耕作时所作,表达了对农民勤劳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减少荒田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农民在北山和南山之间轮流耕作的情景,展现了农民勤劳互助的精神。诗中“相助刀耕岂有偏”一句,强调了农民之间的团结和无私,没有偏私,共同劳作。最后两句“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希望人人都能像这些农民一样勤劳,从而减少荒田,实现社会的繁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禹偁关注社会现实、倡导勤劳互助的文学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倡导勤劳互助的社会风尚,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向往。诗人通过描述农民的勤劳和互助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普及到整个社会,从而减少荒田,实现社会的繁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相助刀耕岂有偏”一句体现了农民的什么精神? A. 勤劳 B. 互助 C. 团结 D. 无私
诗人希望社会上的人们都能像农民一样什么? A. 勤劳 B. 互助 C. 团结 D. 无私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社会和谐 B. 减少荒田 C. 勤劳互助 D. 社会繁荣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